特約評論員/周軍
看病就醫,是直接關系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問題。醫保碼的推出,就給參保人看病就醫帶來了“指尖”上的便利。國家醫保局近日表示,國家醫保信息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推動醫保碼實現“全國通”,用戶已超十億人,醫保平臺日平均結算2800萬人次。厚積的數據,反映著“數據勤跑路、群眾少跑腿”生動數字實踐,足不出戶便可實現醫保服務在線通辦,表達著醫療數字服務帶來的新變遷。
小小一“碼”,正撬動著看病就醫辦理醫保“全場景通”“全流程通”“全國通”。從預約掛號、簽到就診、診療檢查、報告查詢、藥房取藥,到線上自助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線下脫卡直接結算,再到在線問診、一鍵續方、復診配方、線上結算、送藥到家……“一碼”在手,多場景服務觸手可及。“掌上醫保”方便了人民群眾看病就醫,也在提升我國醫療服務信息化水平。
“醫保碼”的熱度映照中國數字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數字場景正從創新創意走進千家萬戶、百姓身邊,覆蓋數以億計的人口,數字中國活力澎湃。中國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到醫療服務當中,數字醫療也逐漸被全世界所關注。正在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數字醫療“圈粉”無數,醫療數字化未來可期。中國“醫保碼”實現“全國通”,用戶盡享“指尖”便利,這也為世界共享中國數字醫療服務技術、拓寬數字貿易領域打開了新視角。
“醫保碼”吸引全國超10億用戶,越來越多的人前往醫院看病就醫無須攜帶醫保卡。我國是人口大國,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提升老年人看病始終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現實中,“一老一小”看病就醫,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應用智能技術較為困難的情況。持續推動“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技術進步中不斷縮小“數字鴻溝”,依然是數字醫療服務需要進一步發力的方向。結合不同群體的就醫服務需求,運用好數字服務推出的綁定親情賬戶、異地就醫代他人備案等功能,滿足特殊人群現實需求;通過增加線下服務“窗口”、提升線下辦理能力等方式,推動服務貼近群眾、多向發力,才能為人們提供更智慧高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科技改變生活,創新永無止境。如今,放眼各個場景,出門購物“碼上付”、共享騎行“碼上掃”、乘坐公交地鐵“一碼通”,“碼”上的便利讓人們體驗到更加便捷的“數字快樂”。數字便利也是看得見的營商環境,有的地方還推出了“合規一碼通”,企業無需打印紙質報告,只要“亮碼”,信用報告便“一碼通行”,這樣的“掌上便利”深受企業好評。再比如,走進智慧商圈,消費者購買化妝品無需導購,用手機掃描“魔鏡”上的二維碼,便可以搭配成套的主題妝,展示化妝前后對比圖,提升購物體驗……從個體到企業再到服務,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與新場景從夢想照進現實,不僅給千行百業帶來生機與活力,也拓寬了美好生活的深度和廣度。
“碼上”幸福,觸手可及。從醫療服務到生活的各個場景,一“碼”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無邊光景時時新,如今,“掃一掃”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習慣。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中國二維碼產業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級別。在處處皆“碼”的語境下,我們身邊也不乏一些“問題碼”:偽造的繳費通知、“掃一掃”被導入釣魚網站……一些不法分子在二維碼上“動手腳”,這也對“問題二維碼”的監管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根據服務新需求、市場新變化,讓制度建設靠前發力,讓監管力量跟上來,才能有效引導數字向善、推動“碼”上服務良性生長,以數字化、智能化辦好惠民惠企實事,讓幸福生活充滿“數字快樂”。(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