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包含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以下簡稱“示范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自2019年11月揭牌以來,這片“試驗田”就受到了各方關注。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示范區建設四周年,也是示范區完成一輪三年建設并步入“新三年”建設的關鍵一年。
回顧過去、謀劃未來,更高水平推進示范區建設,無疑將在長三角區域乃至更大范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12月8日—9日,“貫徹落實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 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工作推進會”在上海青浦召開。那么,示范區四年來的建設成果如何?明年示范區建設有哪些亮點?
碩果累累,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形成
制度創新,是示范區的重要內容。示范區理事會秘書長、執委會主任顧軍用一組數據,向眾人展示了示范區制度創新的“碩果”:經過四年建設,示范區已經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并且在國家發改委推動下,已有2批共38項示范區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復制推廣,示范區“做實一小片、協調一大片、引領一整片”的示范效應不斷增強。
以元蕩湖跨界水體聯保共治為例,元蕩湖作為跨界湖泊,曾經因行政歸屬不同,滬蘇兩地在環境治理方面存在責任劃分不明晰等問題,導致水質常年為劣ⅴ類。對此,示范區創新建立聯合河湖長制,積極開展聯合河湖長制探索實踐,多次共聘縣(區)、街(鎮)、村三級聯合河湖長,聯合實施跨界水體一體化管護項目,以元蕩綜合治理為樣板的區域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共治行動和制度體系建設進入加速期。
一片元蕩湖,見證一體化?,F如今,當記者再次來到元蕩湖,這里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霸诖罅繉嵺`探索的基礎上,今年,滬蘇浙河長辦、太湖流域管理局和示范區執委會聯合印發實施《示范區聯合河湖長制工作規范》,為跨界水體的聯合協同治理提供了制度創新經驗。”青浦區水務局副局長陸曉峰說。
元蕩堤防達標和岸線生態修復工程
元蕩湖跨界水體聯保共治是示范區制度創新的縮影。這四年來,示范區制度創新碩果累累——
規劃方面,實行規劃一張圖,滬蘇浙兩省一市共編、共研、共推、共議的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已經建立,“1+1+N+X”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確立,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一套標準管品質”,確?!耙粡埶{圖干到底”;
環保方面,開展重點跨界水體共保聯治,解決跨區域生態環保分而治之以及跨域生態保護標準不一致等難題,制定統一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解決不同行政區生態環境管控要求不一致的問題,建立生態環境治理“三統一”制度,形成環保一把尺,推動生態系統分域難治局面得以轉變;
民生方面,推進民生一卡通,推出四批、57項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項目清單,持續提高公共服務項目普惠度。出臺實施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推動民生服務事項實現跨域無感。
此外,示范區還推進市場一體化,推動要素跨區域流動更加暢通,開展政務一網辦,并推動企業群眾異地辦事更加高效便捷,同時還組建項目一個庫,推動項目建設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等制度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深耕一體化制度創新這塊‘試驗田’,緊盯區域協調發展共性難點問題持續攻堅,示范區在重點領域的一體化制度框架體系初步建立,一體化發展效應加快顯現。”顧軍說。
雙輪驅動,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雖已冬日,但元鶴蕩依然一片生機,在蕩東側是蘇州南站的施工現場。從高處俯瞰,碩大的六邊形基坑已基本成型,施工的車輛來來往往,轟隆的機器聲不停地傳來……作為示范區“一廳三片”的重大項目之一,前不久,滬蘇湖鐵路蘇州南站工程首塊樓板澆筑順利完成,為后續站房主體結構的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建成后,蘇州南站高鐵新城將發揮‘聯系東西、溝通南北’橋梁紐帶作用,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產才聚集’為發展主線,集聚建設產業創新集群,將建設成為示范區內創新與創業匯集的新高地。”吳江區委常委、汾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炳高說。
蘇州南站TOD站城一體項目
這四年來,示范區堅持“制度+項目”建設雙輪驅動,以重大項目為牽引,持續推進145個重點項目,其中推進“一廳三片”重點項目19個,生態環保重點項目20個,互聯互通重點項目24個,創新產業重點項目53個,公共服務重點項目29個,進一步營造創新生態,提升發展能級,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如今的示范區,“一廳三片”建設正有力推進,生態環保投入正持續加大,設施互聯互通正全面提速,創新產業項目正加快集聚,公共服務資源正優化布局。各項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方著力塑造功能,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這片“試驗田”中被持續不斷地激發出來——
青浦西岑科創中心控詳規完成批復,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全部8個組團已實現結構封頂;蘇州南站科創新城控規總圖已形成成果,主體站房工程開工;元蕩23公里生態岸線即將全線貫通,藍色珠鏈一期項目即將完工;滬蘇嘉城際、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等項目快速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全面建設;項目投入帶動公共服務能力提升,2022年,示范區執業(助理)醫師數、專任教師數較2019年分別增長30%和16%……
“一直以來,中國鐵工投資始終深耕示范區,與示范區一同孵化項目,與吳江區盛澤鎮政府合作了‘未來時尚城有機更新項目’,并列入示范區重點項目。”蘇州吳江鐵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慶波介紹,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約62.55億元,結合“市—產—城—人”發展需求,更新后的市場定位為“紡業領航地、時尚弄潮臺”,建設宜業、宜商、宜居、宜游的品質空間,實現工、貿、文、旅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中高端面料交易現代化示范市場。
“我們圍繞示范區發展所需、企業所思、人才所盼,與上海、浙江等地人社部門強化區域合作、功能協同和優勢集成,推動實現‘一本證書、三地互認’‘一次評審、三地通行’‘一個基地、三地共享’,讓人才在示范區自由‘流通’?!苯K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顧潮說。
持續深耕,示范區的未來更美
示范區建設下一步的重點有哪些?在推進會現場,紛紛“上新”各類重點項目給出了答案。會上,示范區圍繞創新策源、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了8個重點項目,其中包括2項重大合作項目和6個重點產業項目。
現場簽約儀式
青浦復旦國際融合創新中心,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蘇州大學未來產業科技園……“提升示范區創新策源功能合作簽約”重大合作項目方面,簽約各方在共同培育“創新孵化”新模式、共同探索“創新策源”新范式、共同鏈接“創新服務”新資源、共同引進“國際一流”新人才等領域開展合作。
在另一項重大合作項目“共建示范區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合作簽約”方面,將為示范區成為一座大的“創新場”和孵化器提供金融支撐:共同深化示范區金融同城化,完善跨區域聯合授信機制,實現信貸資源跨區域配置;共建示范區金融創新實驗室,開展跨域普惠金融創新研究、創新推出系列金融產品;共促示范區普惠保險發展,完善跨域共保機制,構建示范區綠色保險共保體;共推示范區REITs項目試點,持續推動示范區內符合條件的新型基礎設施等項目發行REITs產品。
此外,華新·中交數字智造港產業園項目、迪信通DST工業機器人項目等6個重點產業項目總投資167億元也將逐步落地生根。
這次的重點項目簽約儀式,讓交通銀行長三角一體化部負責人丁承非常激動。丁承表示,部門成立以來,牽頭推出了區域轉賬手續費減免、同城化授信等專屬制度政策,也培育出一批包括“交政通”政務跨省通辦進網點等產品創新成果。“以此次會議和簽約為契機,未來,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持續發力打造示范區‘數字化’和‘同城化’金融特色,構建金融同城化服務體系,在重點項目、重點工作、重點領域等維度全方位服務示范區加快建設,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倍〕姓f。
顧軍表示,結合明年任務,示范區將持續深化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落實示范區和先行啟動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強示范區重大項目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深化重點跨界水體共保聯治等;加快推進生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動示范區跨省域高新區建設,制定示范區打造“創新場”和“孵化器”實施方案,開展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加強改革舉措集成創新,落實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完善示范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一廳三片”建設,推進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強化組織保障,提升執委會統籌協調能力、更大程度集聚市場資源,繼續辦好開發者大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藍圖規劃”正在示范區逐步落地“現實畫卷”。“我們將會同各方強化一體化意識,堅持一盤棋思想,緊密攜手、務實合作,認真抓好示范區重點工作落地落實,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顧軍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姚政宇
圖片來源 示范區執委會 姚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