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錦繡蘇”·縣域解碼︱江陰為何專設全省首個“工改辦”?

編者按:郡縣治,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縣一級承上啟下,要素完整,功能齊備,在我們黨執政興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起步之年,深度探尋縣域發展密鑰和善治之道,尤具深刻意義與特殊價值。

從“昆山之路”到“張家港精神”,從擴權強縣到新型城鎮化,從城市群經濟帶到區域一體化,縣域始終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主戰場”。近日,新華日報社聯合江蘇省委研究室、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共同組成調研組,啟動“何以示范·強縣解碼——江蘇縣域發展調研行融媒體行動”,沉浸式探析江蘇縣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密碼”,既解過去發展之道,也謀未來發展之策。即日起,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等同步推出系列全媒體報道,敬請關注。

立冬剛過,記者在江陰市霞客灣創智園二期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采訪,不斷聽到一個陌生的機構名稱:“工改辦”。這是個什么機構?在這樣一個簡政放權走在全國前列的“最強縣”,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特殊機構呢?

“工改辦的全稱,其實是工業園區升級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江陰市工改辦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20世紀80年代,江陰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逐步成就了江陰“中國制造業第一縣”的金名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200個各類園區布局散、隱患多、效益低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尤其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一對矛盾日益凸顯:一方面工業園區存在不少低質低效項目,另一方面一批優質項目卻無地可用無園可進。2021年5月14日,率先發展的江陰率先啟動工業園區升級改造“三年大會戰”。自此,工改成為江陰亮出的破解制約縣域高質量發展瓶頸的“關鍵一招”。

江陰工業園區升級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隨之應運而生。該機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相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實體化運作的工改辦,同時還成立三個專項工作組,通過周調度、月推進、季通報、年考核,高位統籌資源、協調解決問題。記者了解到,從行政層面設置工改辦,這在全省尚屬首個。

“工改辦”,辦什么?其實,主要是做好“騰籠”和“換鳳”兩篇大文章——都是極其難啃的“硬骨頭”,所以,市領導才決定專門成立“工改辦”這個新機構。

“工改辦”,怎么辦?江陰市工改辦專職副主任李奕用了兩個詞來概括:高位統籌和高效推進。

“定規劃、下任務、全程督辦推進,都有專人專辦。”李奕介紹,除組長副組長外,工改辦專職工作人員均來自開發區、產業園、工信局、組織部、商務局、自規局和行政審批局等相關部門,以“畝均論英雄”為整體思路,協同推進,全面工改。除了在全市層面設立工改辦,各板塊也都成立了工改專班。

具體如何“騰籠”?位于江陰市青陽鎮青桐路1號、霞客灣科學城功能區核心區的青陽科創園,原址為江蘇永聯集團國營江陰農藥廠、江陰凱江農化有限公司兩家農業公司,具有30多年農藥產品生產歷史。因環境污染嚴重被依法關停,在給予企業一定補償資金后,青陽鎮第一時間對企業及周邊土地進行污染調查、風險評估,并整合多方資源對該區域進行升級改造,使土地得到修復保護的同時又得到充分利用。

記者了解到,當地以畝均稅收、產值(銷售),研發經費占銷售的比重,單位能耗、單位主要污染物稅收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將不達標的企業定義為“低效企業”,與散亂污企業一起,予以騰退。截至目前,江陰共騰退提升26700畝土地,形成可用產業用地13500畝、集中連片超千畝地塊5個。

但騰退并非蠻干,而是審慎為先。

“在選擇騰退企業安置地塊時,我們非常清楚,這必須慎之又慎,因為一些園區再造需要整塊動、‘集中連片拆’,這就可能‘誤傷’一些質態較好、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李奕進一步解釋,工改辦議定了一個方案:選擇那些低效企業集中地塊,臨時搭起“騰退企業安置區”,再設置一個“觀察期”,考核其科創投入、畝均產出等指標,實現“清劣留優”。

從江陰市委市政府到工改辦,再到園區、鄉鎮,“會戰”之初,即有一個共識:“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與鎮域園區相比,江陰市高新區因其自身產業特色、產業定位更為明確,因此,工改推進速度也“快跑一步”。江陰高新區工改辦主任張曉華介紹,區一級的工改專班由工業科、招商局和規劃建設局等單位的8人組成。“在具體實施中,我們秉持著‘拆一塊、凈一塊、用一塊’的原則,通過規劃、拆遷、建設、盤活和招引5個步驟來推進工改。預計到今年年底,集中連片的拆遷工作全面完成,后續將進一步招引符合主題園區發展定位的上下游企業,促進產業轉型。”

從雜亂無章到內外兼修,一年多的時間里,位于高新區南側的微電子產業園實現了“涅槃重生”。這個“千畝地塊”共涉及拆遷企業(作坊)89家、農戶17戶,房屋面積共計56.2萬平方米。土地騰退后,一期項目成功引進了全球封測領域龍頭企業長電科技、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中段制造企業盛合晶微等重點企業,兩家企業總投資超百億元。

接踵而至的二期項目也適時招引了圣邦微電子和昕感科技等配套企業,著力打造全產業鏈專業園區。“除微電子產業園外,我們同步推進生命健康產業園、高端智能裝備與新能源產業園的建設,基礎設施即將完工,項目也在逐步入駐,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成效。”張曉華說。

推進工改的過程中,資金又從哪里來?

除政府投一部分之外,主要依靠“金融引擎”。據了解,工改開展以來,江陰全市已有26個工改項目獲得銀行授信,16家金融機構以“城市更新貸”參與工改融資,通過工改之后形成實物資產,通過這些資產的出售、出租以及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收入,形成穩定的資金來源。

江陰農商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萍介紹道,工改實施以來,行里全力支持江陰市工業產業提質增效三集中項目、臨港經濟開發區產業提質增效三集中項目、江陰華士新興產業集聚區提升改造項目等“落地生根”,授信總金額25億元。“下一步,我們也將進一步加強與工業園區運營管理機構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金融服務與園區運營的深度融合,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幫助傳統工業企業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在全市多方努力下,目前,江陰全市推進工改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地70余個項目、總投資超580億元、完成投資超140億元;穩步建設微電子產業園、碳中和技術產業園及4個印染集聚區,開工16個主題產業園和中小微產業園。

“啃下江陰工業園區升級改造這塊‘硬骨頭’,改出一番新天地,再造一個新江陰。”這是江陰工改工作定下來的總基調。

“三年大會戰”后,工改工作又將如何開展?

李奕認為,工改的本質是不斷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從這個角度講,工改工作“永無止境”。“未來,我們也將根據現實發展需要,實時調整工作方法和改造目標,始終以‘敢攀登’和‘創一流’的心態,蹚出‘蘇南模式’的升級改造之路。”

聯合調研組:

總策劃 雙傳學 顧雷鳴

總執行 焦建磊 林康 杭春燕

成員 蔣林 席臻 郭俊 戴軍農 張妍妍 王建朋 周永金 洪夢琪 唐磊 吳家俊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