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緊扣居家養老“吃飯難”問題,今年,江蘇將“改造提升500個社區助餐點”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目前,全省已改造完工并投入運營552個社區助餐點,超額完成民生實事任務。
中午時分,在南京雨花臺區古雄街道的銀發助餐點里,20多位老人正在用餐。紅燒肉、西紅柿雞蛋、香菇青菜、蘿卜絲湯……每餐15元,菜單由營養師制定。針對不同身體狀態的老人,還提供低鹽、低糖餐等。
南京市民周順心說:“因為我有糖尿病,訂的低糖餐。像雜糧米飯適合我們,又有營養,味道又很好。”
在這個銀發助餐點里,不僅設有制餐區、打包區、就餐區等,還配備了適老化座椅。助餐點為低保戶等五類老人以及75周歲以上老人每餐提供2-3元的就餐補貼,讓高齡、經濟困難等特殊老年群體在家門口吃上暖心飯。為了確保能夠長期穩定運營,古雄街道助餐點依托于街道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由專業的養老機構運營,通過政府扶持、企業讓利、市場化運營,解決了助餐點的公益與盈利平衡難題。
南京市雨花臺區古雄街道民生保障部部長佘杰山說:“為了辦好銀發助餐這項目民生實事,南京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為助餐點運營提供免費場地,給予建設補貼及運營補助等政策支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
為了讓銀發助餐更多元,江蘇還不斷激活社會力量,遴選優質餐飲企業掛牌助餐點。在常州永紅街道的好食惠百姓食堂,社區老人憑二維碼每餐可享受優惠。今年,街道整合轄區餐飲單位資源,探索“社會化餐飲+銀發助餐”模式,讓老年人就近“吃好飯”。
常州好食惠百姓食堂負責人盧新燦說:“老年餐的占比在整個經營的占比是35%。企業讓一點,政府貼一點,老百姓自己補一點,讓餐廳保持正常運轉。”
為了補足農村助餐服務短板,江蘇各地還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依托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村居養老服務中心,開設幸福食堂。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運營老年助餐點7729家。其中,城市4513家、農村3216家。今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展老年助餐服務92.04萬人、約2204萬人次。保障基本、滿足剛需、引導多元,江蘇正有序推進老年助餐服務,逐步織密助餐服務網絡,用“一餐熱飯”的溫度讓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敏 章斌煒 供片臺/常州臺 徐州臺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