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聞述評:勠力同心開拓未來 在緬懷哀思中凝聚奮進力量


自201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已逐步成為全球的共同記憶。公祭十年,我們以國之名,把民族的苦難銘刻于心,把和平的愿望付諸于行,凝聚起圓夢中華的前行力量。



江蘇臺記者畢然:“在位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國家公祭廣場,國家公祭鼎上字字血淚,控訴著86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這尊重達2014公斤的青銅鼎,成為中國人表達‘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意愿最直接的載體。”

作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幸存者的后代,2014年12月13日,時年13歲的中學生阮澤宇參與了“國家公祭鼎”的揭幕。如今,他已經是東南大學醫學院的一名學生。參加歷史宣講、傳遞和平理念,阮澤宇始終身體力行。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阮家田玄孫、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阮定東侄孫阮澤宇說:“國家公祭鼎鼎文的最后幾句話,‘永矢弗諼 祈愿和平 中華圓夢 民族復興’,警醒著我們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把這段歷史傳承到我們新一代的身上,努力把國家建設得富強。”



讓悲劇不再重演,讓和平永駐人間。傳與承之間,國家公祭正發揮著強大力量。1987年,首次記錄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共有1756名。截至目前,僅剩38位。但越來越多的人正踏上守護世界記憶的道路:2014年以來,從世界各地來到紀念館參觀的觀眾超過6000萬人次;紀念館成立的紫金草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人數從最初的60人增長到超過24000人;傳承記憶的隊伍中,已有23人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外孫女、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夏媛說:“我們作為他們的后代,接過了他們身上的重任。作為歷史記憶傳承人,我們身上的擔子也非常重。通過我們不斷地講述,讓更多的人具體去了解這段歷史。”



從侵華日軍慰安所里曾經使用過的銅壺、梳妝鏡,到日軍侵占南京時期的槍支子彈、老照片、書信手記,再到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口述生活史,國外出版的報紙、書籍。2014年以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世界范圍內新征集到大批文物史料補充,史實調查結果也愈發厚重。如今,紀念館的館藏已經擴展至19.3萬件(套)。這些文物史料,記錄著任何淡化、粉飾、歪曲、否認都不可改變的歷史真相。在國家公祭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史料被發掘并公之于眾,警醒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美籍華人、南京大屠殺史料捐贈者魯照寧說:“史料意義就是以第三方和西方的媒體當時的報道,直接揭露日本的暴行,多數都是很多當時的戰地記者實況播發。為了國家打撈歷史資料,我會永遠做下去。”



國際友人、美國牧師約翰馬吉之孫瑞克·馬吉說:“2017年,我來到南京。看到這么多活生生的文物和證物,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在我心里變得更加具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西方人能夠從電視節目里知道那段歷史。”

公祭十年,世界各國愛好和平人士的正義之聲不斷匯聚,無數人的接力讓南京大屠殺史實在世界更廣范圍傳播。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同年,第一座海外抗日戰爭紀念館在美國舊金山開館。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成為西方首個官方設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的行政區域;同年,南京成為中國首個國際和平城市……在國家公祭的帶動下,南京大屠殺從個人記憶、家族記憶上升到國家記憶、世界記憶,凝聚起遠離戰爭、珍愛和平的強大合力。



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郝立新說:“設立國家公祭日,是一種連接、一種感知、一種教育。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我們既要尊重歷史、牢記歷史,又要面向未來、開拓未來;既要立足本國實際,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要放眼全球,胸懷天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牢記維護世界和平使命,矢志復興,永續和平,這就是對逝去同胞與英雄先烈們最好的告慰。”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王堯 畢然 劉堃 何斐 楊帆 王鵬 鄭偉 徐華峰 侯天卉 王雪彤 張正 楊國 馮水清 章斌煒 郭楠 郭凱峰 編輯/張萌)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