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風雨同舟:堅如磐石的軍民魚水情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在革命戰爭年代成長壯大、走向勝利的根據地,也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當歷史的鏡頭聚焦在鹽城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作為當時的華中敵后抗戰的指揮中心,劉少奇、陳毅毅然選擇以群眾工作為發端,開啟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事業。

1946年3月30日《鹽阜大眾》報刊載的名為《一天一地》的“數落調”。

一個個定格在歷史中的瞬間,無不印證著: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回顧發生在鹽阜大地的紅色往事,新四軍與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鑄就了堅如磐石的軍民魚水情,他們的身影猶如鐵打的雕塑,永遠矗立在鹽阜人民的心間。

牢記囑托 一起苦一起干,繪就鮮紅黨旗“人民”底色

1941年5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華中局在鹽城正式成立。站在新四軍紀念館華中局所轄區黨委組織序列展板前,新四軍紀念館館長仇金標向記者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華中局淮北區黨委的群眾工作法,“那就是與群眾一起苦、與群眾一起干,得到群眾擁護,推動我們的工作。總書記的話語,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贏得民心的奧秘。”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重視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來自于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

1942年4月6日《鹽阜報》整版報道鹽阜區群眾運動全面蓬勃飛躍開展。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鮮明強調人民的無窮力量:鄂豫皖蘇區能夠“二十八年紅旗不倒”、新四軍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扎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

從華中局淮北區黨委“與群眾一起苦、與群眾一起干”的群眾工作法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殷囑托,在鮮紅的黨旗上,“人民”的底色歷經風雨始終光彩如初。

紅色印跡 一條心如一人,成就無往不勝的鐵血洪流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新四軍在鹽城的群眾工作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貫穿于整個蘇北乃至華中抗日斗爭以及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全過程,滲透于政權、經濟、文化、統戰等各項建設事業之中。

“春來了,鹽阜區的群眾運動也日漸活躍了。農民領著頭,兒童青年婦女也都跟著起來”。這段話取自1942年4月6日《鹽阜報》中《鹽阜區群眾運動 全面蓬勃飛躍開展》一文,當天的報紙用一個整版的篇幅詳細記錄了在中共中央華中局的領導下,鹽阜區的農民、工人、青年、婦女、兒童等紛紛籌備成立各類救國團體,轟轟烈烈地開展群眾運動的火熱場景。

圖為1942年4月6日《鹽阜報》記載的群眾做鞋子慰勞新四軍一事。

1942年,中共中央華中局以發動群眾減租減息為中心,集中力量,抓緊反“掃蕩”間隙和夏收秋收季節,按照中心區、邊緣區和游擊區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有步驟地、大膽放手地開展大規模的群眾運動。1946年3月30日《鹽阜大眾》報以一篇名為《一天一地》的“數落調”,將新四軍給鹽阜百姓帶來生活上的變化娓娓道來,“新四軍隊,來到此地,實行民主,減租減息,組織生產,增加工資,百姓負擔,漸漸減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比起從前,一天一地。”

翻開當時的《鹽阜報》,借糧濟貧、減租減息、組織生產等關鍵詞頻繁見諸報端,規模浩大的減租減息運動也使廣大農民清醒地認識到抗日民主政府是真正為人民謀利益的。因而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調動,自覺自愿參加農民救國會,先后恢復和新建了農民救國運動的各級領導機構。

農民抗日救國運動的興起,為鹽阜區各行各業群眾樹立了榜樣,截至1942年7月底,全區各救國團體的會員達50萬人,其中農救會員20多萬人、工救會員2萬人、婦救會員6萬人、青救會員3萬人、兒童團員5萬人。其他的學生、教師、店員等各類救國會,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成員。正如《鹽阜區群眾運動 全面蓬勃飛躍開展》一文的副標題“阜寧阜東建陽漣東卷入洪流”所描述的那樣,群眾運動的滾滾洪流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有力地配合了新四軍領導的蘇北抗日斗爭。而這份生死與共、相濡以沫的真摯感情最終化作勇猛殺敵、驅逐外敵的強大精神動力,也因此成就了所向披靡、無往不勝的鐵軍雄風,成為鹽阜人民世代傳誦、永遠銘記的精神品格。

感恩奮進 一道奮斗一起前進,譜就革命老區美好生活新篇章

“新四軍打鮑家墩子的勝仗時,他們還光著赤腳,我們應該替他們想辦法……話還沒有說完,全場大聲呼‘好’!后來即決定做一千五百至兩千雙鞋子慰勞新四軍。”《鹽阜報》記載的這一幕,道出了新四軍與人民群眾互幫互助、魚水情深。

歷史的畫面穿越時空,直抵人心,有力印證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四軍在群眾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積累了寶貴經驗,對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時至今日,對我們密切黨群關系、堅持群眾路線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啟示作用。”新四軍紀念館文史部主任、研究館員周振華說。

從央視報道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返京途中在江蘇鹽城考察”這段視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鐵的“身影”。多年前,鹽阜大地“地無寸鐵”是交通的末梢。市委、市政府以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積極向上爭取鐵路建設,一舉打通京滬之間又一高鐵通道,實現縣縣通高鐵,為鹽阜人民圓了“高鐵夢”。如今的鹽城,高鐵北上首都、南下上海,空港、海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便捷聯通海內外,不斷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新四軍紀念館場景圖 記者 周晨陽 攝

長三角一體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作為蘇北唯一成功躋身長三角中心區城市的鹽城,正在深度接軌上海,全面接受輻射帶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優質醫療優質教育等改革發展成果。

曾幾何時,鹽城人深受“尾水”之痛,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實施跨區域引水工程,將長江水源源不斷地送進萬千鹽城家庭,讓500萬群眾飲用水有了更好保障。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鹽城堅持“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聚焦群眾最急迫最急需的民生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教育、就業、養老等民生實事,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斷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硝煙雖已散去,新四軍的號角聲猶在耳畔,催人奮進。新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鹽城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正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始終把“人民”二字深深根植于心,進一步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大力弘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永遠和人民一道奮斗,永遠和人民一起前進,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的強大合力。

韓寶貴 劉君健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