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全國網上群眾工作大會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現場發布2023年度人民網網上群眾工作先進單位名單,泰州市以積極踐行網上群眾路線,聚力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獲評“民心匯聚單位”,并在會上交流工作經驗。
2020年3月,位于海陵區城南街道蓮花四號區的“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在線下掛牌運行,固定場所、常態活動、多方參與,組織自媒體與相關部門、行業、領域溝通協調、聯動工作。全市100多名“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成員與所在社區結對,同時以掛鉤社區為重點、兼顧周邊輻射,下沉式走訪群眾、開展座談,收集群眾訴求,厘清源頭癥結,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按照“上訪+下訪”的工作模式,共同會商解決問題;“自媒體看兩會”活動,自媒體人列席重要會議活動,旁聽政府工作報告,建言獻策,既把人民群眾的呼聲建議傳遞給黨委政府,又把黨委政府決策傳達到基層;利用自媒體人士來自群眾、源自基層、自帶流量的優勢,發揮告知與預警、質疑與監督、代言與反饋、參與與建議作用,切實幫助解決一批幫扶助困、社會治理等實事……這是從2019年組建伊始,泰州市創新打造的“e體同心”自媒體管理工作品牌“十個一”硬核舉措的部分內容。
“這幾年,我們通過訪園區、看企業、走街道、入社區,觀城市變化、尋發展思路、解群眾疑惑,履行好自媒體人的社會責任,很有成就感。”“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成員陳勇說。通過“十個一”舉措,把自媒體人組織起來、團結起來、凝聚起來,推動形成了深化網絡綜合治理、踐行網上群眾路線的“泰州經驗”。
在此基礎上,融通網上和網下,泰州市進一步豐富“e體同心”品牌內涵、拓展工作渠道,推出“e路同行”“e線先鋒”“e網情深”“e起文明”“e劍消謠”等品牌集群,形成“e系列”特色品牌矩陣,著力建強“1+N”一核多元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陣地。
網絡強,則城市強。如何更好發揮網信優勢,為民利民惠民,賦能社會治理?今年,泰州市探索網絡+網格“雙網融合”賦能社會治理新路徑,將網絡綜合治理和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致力打通“強治理惠民生”神經末梢,營造天朗氣清網絡空間和安定有序社會環境。
泰州市全面推動網絡+網格“雙網融合”發展,構建“雙網”發力、多維延伸、全面參與、同頻共振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海陵區以“e體同心”自媒體工作室為依托,協同推動社會治理網絡+網格“雙網融合”,創設“e呼百應”品牌,增設數字化、互動性的展示設備,深入推進網絡+網格“雙網融合”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線上征集、線下走訪收集等方式,了解基層一線的民生訴求,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矛盾訴求收集處置工作,助推群眾“急難愁盼”民生實事的解決。
某地城管疏于管理,農戶自產自銷,馬路邊占道經營現象嚴重,導致道路交通擁堵。接到網民反映后,工作室走訪了解并多次與相關部門對接,將自產自銷攤販規范疏導至非居住區、遠離主干道的區域,同時加強巡查管理,緩解了交通擁堵現象。梅雨季持續強降雨,導致城區多處低洼地段積水嚴重,網民通過多個網絡平臺反映積水情況。工作室第一時間匯總通報給住建部門,住建部門立即對低洼路段積水進行抽排。網民反映某小區附近“一枝黃花”泛濫,工作室了解情況后,分別聯系園林部門和游園建設方,落實國道周邊及游園內“一枝黃花”清理工作,得到群眾好評……“e呼百應”社會治理工作室負責人許曉峰介紹,目前已接受網絡網格咨詢、求助和投訴760余條,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設、市容市貌、農村環境、物業管理、教育教學、營商環境等方面,處置率達96%,處置速度最快1小時。
“e呼百應”工作室是泰州市推進網絡+網格“雙網融合”賦能社會治理創新工作實踐的一個縮影,目前已拓展至全市各個板塊。靖江市在優勢社區的指揮中心建成社區民生信息大數據可視化系統,泰興市完善“雙網融合”賦能社會治理工作“1+3+N”人員配備模式,興化市打造信息化警務室助力“雙網融合”走深走實,姜堰區網絡名人工作室大力實施“1131”網絡直播行業培育工程,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大泗鎮“泗好辦”網絡+網格共享小屋為村民提供直接服務……“雙網”發力、多維延伸、全面參與、同頻共振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