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文章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黨的二十大指出,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今后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的情況,不僅直接決定著美麗中國總體目標的整體進程,還事關高質量發展全局,影響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是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美麗中國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當久久為功、砥礪前行。
匯聚強大的“綠色合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建設生態文明,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堅持不懈、奮發有為,全面推進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建設,為如期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筑牢生態根基。
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文明建設,事關永續發展。新時代10年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顯著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變化,體現為可知可感的環境提升,背后是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行動。
建設美麗中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不斷提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水平,讓優美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書寫美麗中國新畫卷。(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