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是江蘇優勢產業,是江蘇經濟“基本盤”“老家底”。今年以來,江蘇紡織機械行業堅持品牌引領,創新發展數字化改造,實現了正增長,為經濟發展、吸納就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走進位于常熟的波司登智能生產工廠,自動裁剪區、智能充絨區等多個板塊分工明確,一件件羽絨服即將下線發往英國,在倫敦中心商業區新邦德街波司登專賣店展銷。近年來,波司登苦練“內功”,將新一代數字技術和羽絨服傳統經營模式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質量管理賦能產品創新,變革零售模式,發力數智經營,實現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字化“研產供銷服”全鏈路協同。企業入選國家首批“數字領航”企業,建成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近日又躋身國家首批5G工廠行列。在波司登智能工廠,每天從全球銷售渠道反饋到系統的信息自動生成生產指令,改變了服裝行業長期存在的高庫存與供給不足并存的矛盾。堅持品牌引領與數字化變革雙輪驅動,連續28年銷售位居全國第一的波司登,連續三年亮相紐約、米蘭、倫敦三大國際時裝周,強勢推出自有品牌出口,從“中國名牌”全面向“世界名牌”邁進。
波司登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德康說:“在國際市場,我們加大拓展自有品牌出口,并探索跨境電商等銷售模式。我們還加大品牌的國際推廣力度,強化國際高勢能資源的整合和品牌國際化。在國內市場,以創新產品、科技功能、時尚設計引領消費需求,實現從羽絨服規模的全球領先到品牌綜合競爭力的全球領先。”
近年國際貿易糾紛、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重創紡織服裝行業,江蘇許多紡織服裝企業像波司登一樣,依靠扎實的內功,創品牌,降成本,拓市場,今年不僅實現了正增長,占全國比重還比去年底提高3.7個百分點,達21.5%,顯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
紡織、機械、輕工等傳統產業創造了全省規上工業營業收入的六成、利潤的五成、就業的七成,不僅是江蘇經濟發展的基本盤,也是孕育新產業、新技術、新動能的沃土。在地處如皋的江蘇力星通用鋼球股份有限公司,高鐵軸承的核心部件“高鐵滾子”正批量下線。過去,我國受制于傳統的熱處理技術,生產的軸承滾子表面硬度無法滿足每分鐘轉速超過5000圈的要求,使用壽命難以超過350萬公里,力星研發團隊與中科院合作完成了“超高速鐵路重載軸承滾動體特種專用合金鋼”技術攻關,熱處理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提升了我國高鐵產業鏈自主性安全性。
江蘇力星通用鋼球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副部長平顧波說:“傳統產業不是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堅持創新就不會被淘汰。力星瞄準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4%以上進行新品研發以及設備更新,解決產業鏈‘堵點’‘難點’,從原來普通金屬加工企業轉變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脫胎于傳統產業的高端紡織、工程機械、海工平臺等躋身江蘇重點發展的16個新興產業集群,依然是“江蘇制造”出口海外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憑借多年對實業的堅守,在以創新為主導不斷完善產業鏈的過程中,江蘇許多傳統產業已經從“老牌”變成了“王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產業鏈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俞海 康健 供片臺/如皋臺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