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干事創業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推進改革發展各項事業,都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哪里存在堵點痛點就想盡辦法去打通,在解決問題中取得突破,為我們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是事物內在矛盾運動的外在呈現。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從現象破題、從所呈現的問題入手,就抓住了工作的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對江蘇來說,這些年,在改革發展穩定各領域,我們遇到了不少難題。然而,以問題為導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們解決了一個個制約發展的“攔路虎”。譬如,為解決“化工圍江”問題,江蘇大力推進化工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壯士斷腕”淘汰退出一批安全環保不達標企業和低端低效落后產能,生態環境迎來“滄桑巨變”;為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問題,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成果“百花滿園”,不斷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踐證明,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突破口,往往就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我們就能打開工作的新局面。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江蘇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沿陣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樞紐,必然會接受更早、更多、更直接的沖擊和影響,遇到更多、更復雜的“兩難”“多難”問題,切實把研究問題、破解難題作為關鍵點,下大力氣搬掉前進道路上的一塊塊“絆腳石”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產業鏈創新鏈融合不深的問題、營商環境仍需深化建設的問題、生態環境存在治理短板的問題、人才供需矛盾的問題等等,都需要我們有直面問題的魄力,找到有效的問題解決辦法。辯證地看,挑戰往往蘊藏著機遇,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把握機遇的過程。比如,當我們面對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培育,傳統產業要轉型升級,從理念變化到技術革新,不亞于一場重塑。這個過程難不難?但敢于啃“硬骨頭”,緊緊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就把“先進”二字落實到了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去,既優化了產業結構,也為發展找到了新引擎。
當然,解決問題知易行難,難題之所以成為難題,一是問題具有復雜性,其內部結構復雜,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二是問題具有典型性,往往是同類矛盾的集中代表,牽扯廣,影響大;三是問題破解具有艱巨性,尤其是一些老大難問題,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敢于觸碰、敢于深入、扭住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不敢碰、上不去,退避三舍,解決問題就是一句空話。我們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敢于搏擊風口浪尖,臨難不屈、遇挫不折、精進不竭。特別是對那些關鍵問題、難點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深層次問題,要以釘釘子精神,緊緊咬住、攻堅克難、務求實效。對于一些依靠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新問題,我們還要以創新思維,拿出創造性的改革措施破除障礙。
(魏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