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風來人行早!
2024元旦剛過,各地已紛紛召開“新年第一會”,抓項目,拼經濟,講好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正如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所言,“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干。”
以高質量項目講好高質量發展
1月2日,江蘇舉行全省重大項目建設啟動會議。這場聚焦項目建設的“新年第一會”,為2024江蘇發展定下了基調:新的一年全省上下要把“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充分展現在項目建設上,以高質量項目講好高質量發展“硬道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堅實支撐。
而抓項目也成了不少地方“新年第一會”的關注焦點。
揚州市1月2日召開重大項目建設動員會。提出強化重大項目簽約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全力推動項目建設,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要提升招商引資新成效,聚焦“613”產業體系,搶抓國省重大戰略機遇,全面動起來、主動走出去,持續發力、靶向招引,力爭更多優質項目和資金投到揚州。會后還舉行了相關項目開工儀式。
1月6日,宿遷召開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而在會前的4、5日,市委書記陳忠偉、市長劉浩帶隊走進26個重大項目的建設一線、生產車間。這場觀摩活動,再次強化了重大項目之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對于2024年,宿遷市提出六個持續全面發力:堅持工業強市,奮力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力以赴外引內培,加快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數實融合,大力建設長三角北翼數字經濟節點城市;穩步提升現代農業,著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持續強化動能培育,全面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牢牢站穩第一方陣,持之以恒優化營商環境。
新型工業化,打造“智造之城”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不少城市聚集新型工業化,以此帶動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
1月3日,蘇州舉行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并邀請企業家坐在會場中間前排區域的“C位”。
蘇州舉行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
會議明確目標:用3年左右時間,推動GDP邁上3萬億臺階。力爭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建成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4日,南通召開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加快構建6大重點產業集群加16條優勢產業鏈的“616”現代化產業體系,用五年左右時間,力爭6大重點產業集群總規模翻番,達到2萬億元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基本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打造中國現代工業名城。
南通
同天,淮安市結合項目開工、項目拉練,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題召開新年第一會。而就在前一天,總投資52億元的洪澤奧維高強芳綸戰略新材料及復材生產項目開工。
淮安比亞迪生產線
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說,新興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當前淮安市的主攻點、突破點在“新三樣”產業,要搶抓行業高速成長、技術產品加速迭代、產業布局加快調整的關鍵窗口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強攻,迅速壯大產業規模;同時也不能“一哄而上”,只盯住這些產業,要高度關注智能裝備、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趨勢,找準細分賽道,精準發力攻堅,及時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不斷塑造和形成新的發展優勢。
服務賦能,優化環境促發展
在省會南京,2024年首個工作日召開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
會議指出,當前南京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對民營經濟是重大機遇。要圍繞這一定位,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要通過2-3年努力,在壯大創新型民營經濟上實現新突破,奮力推動創新型產業加速壯大、科技型企業競相成長、領軍型人才高度集聚、開放型生態加速構建,培育打造新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頭部企業快速涌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和人才強市建設取得新進展,營造競爭力更強、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創新生態。
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保障,南京市《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也在會上發布,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26項舉措。
無錫
同樣,無錫市“新年第一會”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賦能專項行動推進會也強化了服務的屬性。會議發布了“專精特新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體系”,包括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引育、金融賦能、要素保障等五個方面,涉及十五個部門。同時,全市銀行機構共推出了39項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特色金融產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鼎兆 王燁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