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黃宗躍
國務院新聞辦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好于預期,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
外貿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力,可以從外貿進出口的成績單中窺見。過去一年,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環境嚴峻復雜,我國扎實推進穩外貿政策落實,廣大外貿企業積極創新,全力穩訂單拓市場,我國出口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保持了份額的整體穩定,更在增長動能、區域格局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增長0.6%達到23.77萬億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數據,預計2023年我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在14%左右的較高水平,整體競爭力依然穩固。這份來之不易的外貿成績單,彰顯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也充分展現了我國外貿的活力迸發和綜合實力。
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穩住外貿經營主體是基礎。2023年,海關緊緊抓好國家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的落實,聚焦促穩提質和企業關切,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16條等多項支持措施,各地海關結合當地實際細化了近千條具體舉措,營商環境的改善、通關時間的壓縮、監管方式的優化,受到經營主體歡迎。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達到64.5萬家,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合計進出口22.36萬億元,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經營主體活力充足,民營企業主力作用增強。我們相信,廣大外貿經營主體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積極拓市場、抓訂單,不斷開辟新的發展空間,持續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必將促進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我國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市場多元化進一步拓展。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成功舉辦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等重點展會,為全球廠商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新機遇;加快培育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讓中國消費者更多地享受到來自全球的特色優質產品……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47萬億元,增長2.8%,占進出口總值的46.6%,提升1.2個百分點;對拉美、非洲分別進出口3.44萬億元和1.98萬億元,分別增長6.8%和7.1%;四季度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回暖,全年分別進出口5.51萬億元、4.67萬億元,分別占13.2%和11.2%。展望未來,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國際經貿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外貿“朋友圈”,不僅能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勁活力,也讓世界各國共享中國機遇。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機電產品作為我國制造業的優勢領域之一,以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成熟的產業鏈贏得全球市場競爭力。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增長2.9%,占出口總值的58.6%。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與此同時,2023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7萬列、發送190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18%。一組組增長較快的數據,充分展現出我國產品競爭優勢穩固,出口動能豐富活躍,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一以貫之致力于打造貿易強國,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就能不斷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開放的中國,共贏的世界。相信隨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我國貿易發展新動能將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將持續鞏固,進出口穩增長、提質量、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可期。(黃宗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