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新征程上,必須把美麗中國建設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萬里長江到莽莽秦嶺,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從“人進沙退”的塞外到重新通航的大運河……無不有力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重要理念,寫在祖國的大地山川,寫進億萬人民心里,指引著我們在新時代繼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福建長汀一度“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正是依靠“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精神,大家苦干實干、持續治理水土流失,書寫了綠滿荒山的傳奇。這些成功實踐,深刻昭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我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新的戰略構想和戰略部署,賦予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意見》聚焦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路徑、重點任務、重大政策提出細化舉措,主要部署了以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等重點內容,以清晰的路徑、切實的舉措、豐富的載體穩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美麗中國,人是其中最美的風景。建設美麗中國,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建設美麗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入手,切實排憂解難、興利除弊,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加生態宜居的良好環境,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美麗中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每個人都是主角,都要自覺接受生態文化滋養,涵養生態道德。踐行“光盤行動”,提倡綠色出行;參與愛國衛生運動,主動進行垃圾分提高生態文明素養……人人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爭當生態文明理念的模范踐行者。
實干是最醒目的引領,落實是最有力的托舉。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也會遇到各種難題,我們必須保持恒心耐心,實打實地去破解,一件事一件事地辦好,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以山清水秀天藍的美麗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色添彩。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新征程上,我們把美麗中國建設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共同繪出美麗中國新畫卷。(蘇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