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發展銀發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福祉。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事業產業協同,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更是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年人口占比較高的現代化。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發展“銀發經濟”,旨在擴大內需、先立后破、創新引領,把這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做大做強,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當前,聚焦人口結構和需求結構變化,精準擴大內需,是我國應對有效需求不足的現實路徑。在經濟恢復發展過程中,各年齡段人群的健康消費需求更加旺盛,老年人健康生活解決方案規劃、老年專用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老年智能輔助設備、家庭健康機器人等也備受市場青睞,相關領域市場供給不斷壯大。
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同樣需要積極開發適老化技術、設施和產品。比如,江蘇的一家康養創新企業,著力推進“肌肉外甲”產品迅速投入量產,并且已經在多個創新試點城市投入使用,反響良好。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面向老年人的康復輔助器具種類達4000多種,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面向普通老年家庭的適老化改造成本降至1萬元左右。依托新產品和新服務,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晚年生活質量改善。
《意見》要求,“拓寬消費供給渠道,引導電商平臺、大型商超舉辦主題購物節,支持設立銀發消費專區。”互聯網帶動了中老年群體數字消費升級,“新老人”們擁有穩定的可支配收入和健康的身體,愿意從傳統觀念中跳出來,將追求晚年幸福生活作為目標,消費行為趨同于年輕人,萬億藍海正待發掘。
高質量發展銀發經濟,既是一個個溫暖的場景,更是國家民生福祉建設的長足進步。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積極發展銀發經濟,不斷讀懂老年人的市場需求,釋放更廣闊的潛力空間,就能夠以銀發經濟的發展護佑老年人的美好生活。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美好的愿景不僅僅是在歌詞之中,還應是現實層面的不斷開拓。不斷激活銀發浪潮的發展潛力,我們定能托舉老年人“穩穩的幸福”。(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