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增33887人就業!江蘇為殘疾人開辟嶄新職場,敲開就業大門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殘聯共同啟動2024年就業援助月。以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為主題,江蘇各地陸續推出集中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登記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創業。無聲咖啡店、機器人炒菜館、“天使餐廳”……不斷推陳出新的新渠道,為殘疾人拓展了不一樣的就業空間。

創新模式,一杯咖啡磨出嶄新空間

走進淮安市政務服務中心,人來人往的一樓大廳有一片溫馨靜謐的空間。雖然聽不到服務員“歡迎光臨”的問候,但從點單到取餐,全程都有條不紊,繁忙的操作場景里,彌漫著沁人的咖啡醇香。這里就是由淮安市殘聯和市行政審批局聯合打造的一個創新政務助殘空間。

丁丁是這個項目的第一批受益人。雖然聽力有障礙,但丁丁制作咖啡時十分嫻熟,研磨、萃取、打泡、拉花……咖啡師職業給了他更多自信。“我在這里很開心,工作環境好,客人對我們也十分友好和包容。”丁丁用手語愉快地表達心情。

這家無聲咖啡店目前有4名員工,其中3名是聽障人士。店內擺放了醒目的點單標識和手語板,方便客人點單。咖啡店一天最高能賣150杯咖啡,營業額1500元左右。這是淮安市第一家無聲咖啡店,希望這種模式可以幫助更多殘疾人解決就業問題。咖啡店負責人汪賢介紹,目前店面場地租金等費用均免費,為殘疾人創業就業掃清了障礙。

“我們是來辦事的,沒想到還品嘗了一杯特別的咖啡,這個空間很有人文特色,體現了我們這座城市的溫度。”來政務大廳辦事的市民黃凱說,無聲咖啡的創意和城市文明的提升一脈相承,希望這里能夠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另一個窗口。

當前,江蘇的許許多多公益助殘就業項目正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為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打造多元舞臺。省殘聯教就處負責人介紹,為點亮殘疾人就業夢想,省政府出臺《江蘇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安排殘疾人就業提供堅實保障。2023年,全省凈增殘疾人就業32283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61.4%,殘疾人就業率同比提高6.18%

創造條件,為自食其力掃除障礙

無獨有偶,省內多個城市陸續推出無聲咖啡店的助殘模式。兩年前,常州三堡街后備箱集市上,聽障小伙湯曄在后備箱制作咖啡,成為“網紅打卡點”。如今,這縷咖啡香又飄進了產業園。2023年,湯曄想要開一家無聲咖啡店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他的咖啡店也從后備箱搬進常州宋劍湖科技產業園。

湯曄的創業想法,得到常州經開區殘聯的大力支持,殘聯工作人員帶著手語老師,專程為湯曄上門解讀殘疾人自主創業補貼政策,“無聲咖啡店”如今享受到租金水電免費一年的扶持。

《江蘇省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實施后,各地持續開展“創響江蘇”殘疾人專項就業援助,開拓16351個殘疾人就業崗位。

“這個機器很有意思,操作看著很簡單,幾分鐘就能炒好一份菜,味道也不錯!”臨近中午,來街道助餐點打飯的張爺爺正在圍觀香小鍋的兩位學員炒菜。與普通廚師顛勺、翻炒不同的是,他們只需啟動設備、掃碼放入食材,即可靜待菜品出鍋。

南京市玄武區的梅園陽光殘疾人之家最近推出“香小鍋”助殘項目,購入3智能炒菜機器人,為特殊群體提供就業幫扶和物資補給,幫助殘疾人輔助性就業。

目前,“香小鍋”已經吸納14名特殊學員,他們大多是智力殘疾人士,除了學習如何使用機器炒菜,部分學員經過培訓后還將承擔隔壁助殘助老助餐點的打飯和送餐工作。

泰州靖江篩選方便運輸、附加值高的勞動產品配送到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并提供就業指導,解決居家殘疾人就業問題。去年,當地有112名特殊困難殘疾人足不出戶實現就業,每月增收400多元。南通首家肯德基天使餐廳啟動,經過設備改造和管理模式調整,成為殘障青年實習就業的新陣地。

按需提供扶持政策舉措,讓殘疾人的就業之路越來越寬闊。在鮮豐匯消費幫促平臺上,殘疾人就業產品得到專場推介;5萬張盲人按摩消費折扣券的發放,激活盲人按摩行業發展;美麗工坊項目的推進,帶動殘疾婦女就業。去年,全省有1380名困難殘疾大學生就業,殘疾大學生就業率達93.73%

“忙得開心,累得踏實。生意好的時候,一晚上能賣20多杯咖啡。創業讓湯曄的精神更加振奮,在殘聯的幫助下,他感到了自我價值的提升。

找準契機,為無障礙融入職場“加油”

逐漸興起的新行業,也需要專業的培訓和扶持。記者采訪中獲悉,相關機構還專門為聽障人士開辦無聲咖啡師培訓班。

南京聽障青年若楠大學畢業后,做過平面設計、兼職面包師……“因為溝通困難,很多工作不適合我們……”看到愛德基金會在網上發布的“無聲咖啡師”項目招募學員后,她立即報名。

其實大學時,若楠也參加過一次“咖啡師培訓”,但不是專門針對聽障人士的。所以這次培訓給若楠帶來意想不到的體驗:“課程很系統、專業,全程有手語老師,細節溝通得很明白,而且有專門適配我們的小技巧。”

比如咖啡打發環節要通過“聽”來判斷牛奶什么時候起泡、什么時候該加熱、什么時候完成打發……培訓老師都進行了“無聲版”的表述:進氣起泡兩秒,再加熱到6065攝氏度——轉化成,把每一個環節切割成可感知、可數字化的動作,讓聽障學員更好理解、更易操作。

這個24歲的聽障女孩,用流暢的手語回憶第一次品嘗自己制作的咖啡時的感覺——微苦、回甘。她喜歡這種味道,她相信,生活也是如此,峰回路轉,先苦后甜。

“憑一技之長,更有尊嚴地生活。”這是很多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的心聲。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老師劉凱毅在培訓時表示,殘疾人融入社會,需要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很多服務的融合技能。所以培訓時,他還加入了無障礙交流技巧、社交和職場禮儀課程等,讓學員“無障礙”融入職場。

聚力培訓賦能,全省各級殘聯都在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技能訓練營、職業規劃指導等服務。據悉,2023年,全省實名制培訓就業年齡段殘疾人31367人,為近2000名殘疾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提升。

領取結業證書時,站在臺上的若楠激動又緊張, “無聲咖啡師”項目,讓她的堅持變成現實。“殘健共融是一場雙向奔赴,非常歡迎聽障咖啡師加入我們的創業計劃。”南京“無聲咖啡師”融合店主吳丹向殘障人士發出了入職邀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唐悅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