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包括發展民生事業、擴大產品供給、聚焦多樣化需求、強化要素保障等。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隨著老年人口數量擴大,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預期提升,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在持續增長、消費意愿和能力在不斷增強。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近年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關系到每一個家庭幸福感的家事上升為國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強調,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老齡事業與產業、基本公共服務與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努力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這也為各地發展銀發經濟提供了遵循。
高質量發展銀發經濟內涵外延很豐富。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這意味著我國已全面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今后10年,每年還將有超過2000萬的新增老年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銀發經濟幾乎覆蓋國民經濟行業的所有類別,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是一個多元化的產業體系,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等都是銀發經濟的重要落腳,其內涵外延都很豐富。培育相關的老齡產業,讓老年人在生活當中的重要領域都有相關可選擇的產品和服務的獲取,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安全感和幸福感。
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既事關民生,也是產業發展的著力點。在眾多領域中,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發展尤為關鍵。許多老年人面臨著行動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問題,而傳統的醫療和康復體系難以滿足他們持續的、日常的照料需求。通過創新技術,開發出更多簡便、實用的康復輔助器具,不僅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照料負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壽命的期望也在不斷提高。抗衰老產品是對生命質量的追求,這不僅關乎個人福祉,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隨著老年人比例的增加,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等成為關注的焦點。如何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穩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確保生活無憂,是養老金融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當攜手合作,加快適老化產品創新,讓“養老”變“享老”,合力繪就“晚晴圖”。(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