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省委書記信長星強調,新的一年,我們要更加扎實地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始終將其作為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伴隨著一連串亮眼的數據,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也在點滴之處折射出溫暖的“民生溫度”。“城鎮新增就業138.3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32萬元和3.05萬元、增長5%和7%”“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07∶1”“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量居全國第一,普通高中錄取人數為近十年新高”“基層衛生健康發展綜合水平位列全國第一”……透過這份“成績單”,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有聲,點點滴滴的民生小事,讓高品質生活變得更加立體多維、可親可感。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目標雖宏偉遠大,但又是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各級黨員干部當銘刻在心。一件件民生實事中,蘊含的是發展的溫度、治理的精度。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落實到行動上,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心坎上,就一定能讓人民群眾享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們看到,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等目標,已經被鄭重列入今年工作的“計劃書”和“任務圖”中,進一步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讓社會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眾。
越是錨定目標,越要腳踏實地、務求實效。“老百姓的事,要實實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這不僅需要聚焦老百姓真正的操心事、煩心事,而且要瞄準民生工作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聆聽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著力穩就業促增收,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深入開展健康江蘇建設,強化“一老一幼”服務工作。今年的12類55件民生實事已經“上新”,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堅決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好,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把一個個民生難點變成民生亮點。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就業、上學、養老、看病等每個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日常,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民生工作的方向。新的一年,我們要秉持更加堅定的信念、踐行更加務實的作風,在日拱一卒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扎扎實實的成效繪就“幸福底色”。
天氣雖寒、望春則暖。在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道路上,跑出新速度,讓發展更有質感、更有溫度,讓群眾不斷看到變化、得到更多實惠。勤勞的江蘇人也必將元氣滿滿地奔向新征程,書寫更加耀眼的“答卷”!(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