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彤
1月23日,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長許昆林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江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展望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江蘇科技型中小企業9.4萬家,新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專精特新“小巨人”兼具創新硬實力與軟實力。“小巨人”企業往往深耕細分領域,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成為突破關鍵技術環節的重要力量。發明專利是衡量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21世紀產業研究院和北京上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1月至7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申請專利57136件,其中發明專利45825件,占比超80%,說明專精特新“小巨人”在發明專利方面有良好表現,是我國科技創新的生力軍,繪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底色。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中國制造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關鍵所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配套能力突出,是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全國1.2萬家“小巨人”企業中,超四成“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超六成深耕工業基礎領域。憑借著在專業領域穩扎穩打,掌握“獨門絕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出強鏈補鏈的“拳頭產品”:僅12微米薄的高性能超薄納米晶帶材,不到一根頭發絲直徑的十分之一,卻是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產品元器件的重要材料;指甲蓋大小的芯片“植入”汽車,可打造多屏異顯、音頻分區的舒適智能座艙;一個黃豆大小的射頻同軸連接器,卻是確保通信不間斷的關鍵元件……當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專業領域成為佼佼者,就能更好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支撐。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需要長期培育和政策支持。同時也應該看到,想進一步推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必然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加大研發投入,以牢牢把握產業基礎核心領域、產業鏈關節環境。因此,一方面,要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面臨的人才引進難、長期融資難等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問題,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人才環境、融資環境、市場環境等,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要持續優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體系,強化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政策機制,細化落實有利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競爭政策等,提高支持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勇立潮頭、共同發力,必將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