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培訓、實習見習崗位開發、服務平臺搭建……在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各省市自治區從實際出發,明確發展目標、凝聚發展共識,其中“青年就業”話題備受關注。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既關乎當下,更影響長遠。如何讓他們“好就業”“就好業”,實現逐夢青春與實現價值的“雙向奔赴”,是我們必須答好的時代課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一頭連著百姓福祉、一頭連著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特別是青年就業工作,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179萬,同比增加21萬,再創歷史新高。面對新的就業壓力,推動更多青年穩就業、促就業,既是幫助他們逐夢青春、成就未來的必然之舉,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現實要求,必須抓緊抓實抓好。
就業穩,民生才有保障,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有支撐、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就有依靠。面向未來,讓廣大青年在就業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每個人都要好”,尤需多措并舉、多點發力。在國家層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2024年春風行動,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從摸清需求、講清舉措、組織對接等方面,讓就業“春風”吹進千家萬戶;看地方行動,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基層就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吉林提出實施“想就業找人社、缺人才找人社”服務創新提升工程,破解重點群體“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問題……從國家到地方,盡最大努力、展最足誠意、提最優服務,正把優質就業崗位送到青年群體身邊,托起億萬家庭“穩穩幸福”、鋪實逐夢未來的“陽光大道”。
就業是永恒的課題,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促進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對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挖掘崗位新空間,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堅持市場就業導向,發揮政府支持作用,引導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志愿服務項目,擴大就業“蓄水池”。根據廣大青年的專業、特長、偏好等,開展分層、分類、分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做好后續技能培訓、權益維護、困難幫扶等保障。用好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將更多就業需求、招聘信息“上網”“入云”,讓就業崗位“觸手可及”,實現數據“多跑路”、青年“少跑腿”。
雄鷹振翅凌空飛,天高地闊任我翔。做好青年就業工作,就是為廣大奔涌“浪花”施展才干、實現夢想提供廣闊的舞臺。但也應該看到,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廣大青年要更新思想、轉變觀念,及時關注市場變化、調整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敢于走進基層、樂于深入群眾,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改革發展最前沿,在更多新的行業和新的崗位實現靈活就業。我們堅信,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就業政策有力有效,必將在“職”等你來中,讓青春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