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敘利亞的奧馬爾·凱色比(Omar Kseibi),是江蘇丹陽凱色比工具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在中國生活、學習、工作的16年里,他和家人看到了“中國制造”的魅力,也親歷了中國的飛速發展。
早在1998年,奧馬爾的父親便多次往返中國,尋找創業機會,后來在江蘇丹陽創立了一家工具生產公司。2007年,13歲的奧馬爾跟隨家人到中國定居。大學畢業后,奧馬爾便進入了父親的公司,做管理工作。
從小小的螺絲刀、鉆孔機,到逐漸擴大的出口生意,奧馬爾感受到了“中國制造”的魅力。“我們的產品種類已經從最初的300種,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種。”奧馬爾說,隨著產品線的逐漸擴大,公司出口的產品已經打入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卓越品質。
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無人工廠”、包攬重活累活的“機器人同事”、監測全流程作業數據的“透明化生產線”……這些發展變化讓奧馬爾覺得,“中國制造”正加速邁向“中國智造”。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小到工具、眼鏡、家電等,大到新能源汽車、地鐵、高鐵等,中國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龐大的國內市場也為企業提供巨大的發展機遇,我想這是‘中國制造’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生活的16年里,奧馬爾親歷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剛來丹陽時,這里只有一個火車站,現在我從丹陽北站坐高鐵出發,到上海只要54分鐘,超級方便。”這些年,奧馬爾還去過中國的很多城市,在不同的城市中感受到中國發展的多樣性。“中國地大、物博、人口多,一直在為老百姓著想,在發展中不斷提高居民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水平,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奧馬爾說。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新月 史童歌/文 李藝婷/設計
指導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
出品 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
制作 現代快報+
特別支持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校對 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