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近在咫尺,人們歸鄉的腳步愈加匆忙。今年春運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之后的常態化春運,也是春節放假時間最長的一個春運。交通運輸部預計,今年春運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90億人次,相當于14億人口,平均每人流動6.4次。數字本身就蘊含著答案。歷經三年疫情,人們深切體會到自由流動的可貴。從去年的47億人次到今年的90億人次,數字見證的是一個“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生機勃勃、擁有旺盛活力的中國。回家的路不再有阻隔,過去被抑制的出行需求得到充分釋放,人流物流加速回暖,對經濟社會發展無疑是一大利好。打好打響開年經濟“開門紅”,將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良好基礎。
數字之變的背后,是春運出行方式的結構性變化。2024年春運,自駕出行占比達80%,成為春運出行的絕對主流。原因何在?除了覆蓋9天的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刺激之外,導航技術的成熟發展也為自駕出行提供了技術保障,高速路沿途充電設施普及加密讓新能源車走得更遠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同時,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4億輛,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汽車產銷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市占率達31.6%。汽車時代的轟然而至,改變了人們的行動半徑,有力支撐起“90億人次”的“史詩級流動”。
人口流動與經濟活力相互交織,“90億人次”連接的不僅有“家鄉”還有“遠方”。數據顯示,大年三十到初八期間,旅游消費提前預訂量較去年增長約7倍;預訂除夕夜餐廳桌位的訂單量較去年增長超三倍。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家庭消費的決策人,過年的理念和形式也悄然轉變。今年,文旅消費熱度高漲,“南北互換”“異地過年”成為熱門過年方式,客流量有望創歷史新高。無論是北上“爾濱”體驗冰雪世界,還是南下三亞享受沙灘椰風;無論是城市商圈的city walk,還是農村大集的country walk,都為提振消費添了一把“火”。春運背后的火熱多元需求,折射出人們美好生活的提檔升級,正是中國經濟旺盛活力的生動注腳。
90億人次,讓人們再次驚嘆于我國人口的巨大基數。中國人口超過14億,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非常明顯。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是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重要內容。任何具體細分的消費需求,搭乘上龐大的人口基數,都足以形成不容小覷的消費力。這種優勢,為我們抵御風險挑戰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潛力和回旋余地。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出臺與效應顯現,將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灌注更強動力。
春運,是向著團圓的抵達,也是奔向美好的出發。透過春運這扇窗,我們看到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正在回歸。90億人次行進的腳步,此起彼伏踏出發展的新節拍、新律動、新氣象。利用好、深耕好這一獨一無二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經濟發展定然經得起任何考驗,在劈波斬浪中走進“春天里”。
(陳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