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集體采寫
點亮中國燈,共筑中國夢。今年,全國燈會燈彩項目展主會場落戶南京。
青海湟源排燈。秦淮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00公里外,南京市牽手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舉辦的“雙寧燈會”在湟源丹噶爾古城舉行;湟源排燈也來到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
4000多公里外,“第38屆中國·秦淮燈會——首屆伊犁河燈會”,在新疆伊寧市伊犁河旅游風景區七彩廣場舉行。
……
按照國家和江蘇省統一部署,目前南京市承擔了8個地區的對口支援、對口協作、對口合作(“三對”)工作任務。南京市和伊寧市是對口支援地區,和西寧市是對口協作地區。其他“三對”地區還包括——對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縣,新疆特克斯縣,重慶市萬州區;對口協作:陜西省商洛市;對口合作:遼寧省鞍山市、湖南省張家界市。
2023年,是南京承載榮光、不懼風雨,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的一年。這一年,南京市還凝心聚力推進對口支援、對口協作、對口合作工作,取得了沉甸甸的成果。
2月8日,我市召開全市援派掛職干部座談會。“對口”又一年,援派掛職干部說了啥?記者進行了采訪。
亮成績
西寧大通牦牛。
2月2日,農歷北方小年,青海高原的瑰寶——西寧大通牦牛,憑借東西部協作的深入推進,“盛裝”走進南京南站年貨大集,讓全國消費者共同品嘗這份來自雪域高原的獨特美味,共度佳節時光。
上月,南京市第一中學對口陜西省商洛市鎮安中學交流活動,在當地舉行。對口協作工作開展以來,雙方在教學教研、教師培訓、學生提能等方面進行了深度交流,有效促進兩校高質量發展。
……
臨近春節,南京市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工作“腳步不停”。南京市發改委牽頭推進全南京“三對”工作,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對”工作,2023年,南京市共落實援助資金9.73億元,安排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項目262個,幫助銷售農特產品9億多元、就業5萬多人次、培訓干部人才2.1萬余人次,助力對口地區新增落地投產企業48家,實際到位投資52.08億元,幫助引進推廣農作物優質新品種和農業、醫療等方面新技術共計73項。國家“十四五”援藏、援疆中期評估江蘇省獲評“優秀”,江蘇省對南京市援藏、援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1+4+N”黨建+基層治理的“赤康樣本”、寧商共建電子產業園區、青海“大通號”賦能鄉村旅游等南京市“三對”工作經驗被國家發改委、國家鄉村振興局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墨竹工卡縣、商洛等工作組都獲得了當地省級(自治區)表彰。近兩年來,在江蘇省發改系統對口支援協作合作單項獎考評中,南京市都榮獲第一名。
寧商共建的商洛市商州區電子科技產業園。圖片來源:市發改委
據介紹,過去一年,南京市深化資源對接、推進產業精準合作,不斷聚焦資源稟賦、筑牢產業承接載體,聚焦科技賦能、助力推進鄉村振興,聚焦特色產品、開展消費幫扶。南京市努力讓科技這一“最大變量”,轉化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最大增量”,推動南京農業科技向對口地區轉化。
過去一年,南京市還注重民生幸福、開展“組團式”幫扶,推進一體化教育幫扶確保“上好學”,全方位提升醫院綜合能力水平助力“看好醫”,擦亮勞務品牌促進勞動力“就好業”,“鎮安月嫂”“商南技工”“丹鳳廚工”“柞水汽配工”“山陽輔警”等勞務協作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過去一年,南京市還堅持民族團結、促進交往交流交融,開展文化交流,促進融合發展;推進青年兒童互動交流,夯實交流交融基石;推進結對共建,編織交流互鑒的紐帶。多方合作成功舉辦第一屆江蘇拉薩周暨第四屆南京墨竹周系列活動和“大美青海·南京西寧文化旅游周”等活動;舉辦伊寧市第十一屆金秋民俗文化旅游節,專門設置南京非遺民俗文化展示街,讓伊寧市民和游客領略南京非遺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談體會
南京市援派掛職干部座談會上,援派掛職干部代表依次交流發言。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前方工作組組長宋建表示,2023年以來,工作組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關心幫助下,立足讓援藏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持續實施“格桑花開”援藏品牌打造,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8月,南京援藏工作組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援藏隊伍,被評為“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下一步,將持續筑牢民生工程品牌、豐富產業合作內涵、支援“人才領航”工作、加強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開創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援藏工作新局面,夯實“南京墨竹一家親、漢藏人民心連心”的民族情誼。
墨竹工卡縣中學。墨竹工卡縣供圖
新疆伊犁州伊寧市前方指揮組組長陳理表示,2023年南京援疆工作突出產業引導,努力增強“造血”功能;突出教育提質,著力提升幫扶實效;突出醫療惠民,著力提升診療服務水平;突出民族交融,廣泛開展結對共建;突出文化潤疆,推動文化交流互鑒;突出黨建引領,持續強化內部管理。下一步,將堅持規劃引領,接續奮力推動對口援疆工作;突出民生導向,增進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聚焦民族團結,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圍繞重點任務,助力寧伊兩地高質量發展;加強隊伍管理,展現援疆干部人才良好形象。
新疆伊犁州特克斯縣前方指揮組組長熊康生表示,2023年以來,江寧援疆工作組在項目推進上,堅持規范管理,推動項目實施;堅持產業援疆,促進富民增收;堅持民生援疆,增進群眾福祉;堅持交流交往,加強民族團結。下一步,將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不辱使命、情系邊疆、實干為要,努力做好新時代新階段對口援疆工作。
商洛市前方工作組組長蒯旭光表示,2023年,工作組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這條主線,積極轉變幫扶思路,創新幫扶舉措,提高幫扶實效,推動寧商協作工作邁上新臺階。工作組強化黨建引領,打造協作新模式;聚力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化產業協作,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辦好民生實事,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接下來,商洛工作組將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保持攻堅狀態,狠抓工作落實,奮力推動寧商協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邁進。具體包括,抓重點、守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產業、促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惠民生、聚人心,不斷增進百姓福祉;增亮點、樹典型,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西寧市前方工作組組長劉博表示,2023年,工作組持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注重靶向發力,緊盯重點賦能;科學統籌謀劃,助力鄉村振興;突出動能共育,深化產業協作;聚焦穩崗增收,促進共同富裕,努力在新起點上推動“寧寧協作”再上新臺階,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新階段東西部協作工作的決策部署,帶著飲水思源的感情和落實囑托的責任,把兩地市委市政府對工作組的關心關愛,轉化為感恩奮進、接續奮斗的動力,持續優化協作機制,穩步提升協作層次,不斷深化資源互惠、人員互動、技術互助、觀念互通,攜手推進東西部協作再上新臺階、再結新碩果。
寧淮結對幫扶合作工作隊領隊許宏表示,2023 年,寧淮結對幫扶工作也結出豐碩成果,推動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全面出形象”。2024 年是推進新一輪寧淮合作的起步之年,也是寧淮產業園實現“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奮進目標的關鍵一年。工作隊將錨定江蘇省委省政府規劃藍圖和目標任務,加快推動創新產業資金人才“四鏈”融合,奮力打造區域協調發展強引擎。在園區高質量發展上,將圍繞做好“高質量建設”“特色化發展”“高效能運營”三篇文章,深入實施項目落地推進、企業市場促進、載體建設提速、產業集群突破、龍頭項目破零、本質安全提升“六大行動”,奮力推動園區品質提升和內涵發展。
謀發展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深入做好“三對”工作,既是南京必須堅決扛好的重大政治責任,也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應有之義。
南京市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南京市將認真落實國家、省、市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牽頭部門作用,聚焦援藏、援疆、東西部協作等國家考評指標和江蘇省下達的具體任務,加強科學統籌調度,推動南京市“三對”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具體工作包括——
加強民生改善,穩步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繼續實施一批促發展、補短板、強弱項的民生項目,辦好一批暖人心、順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實事,把對口支援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里。深化拓展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加大消費幫扶力度,推進社會幫扶和萬企興萬村行動,不斷提升對口地區“造血”功能。
加強優勢互補,推進協作合作“雙向奔赴”。緊密結合南京產業、技術、人才等優勢和對口地區資源、勞動力等優勢,推動產業互補、人員互動、觀念互通、文化互鑒、發展互贏,讓兩地人民心靈相通情感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加強統籌聯動,增強對口工作“動力引擎”。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加強高層協商,完善前后方協調推進、區縣(部門、街鎮、村社)攜手、人才支撐和社會幫扶機制,引導各類行業商會、企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形成“三對”工作合力。
“對”的事,堅持做!南京市將以“當表率、走在前、做示范”的果敢擔當,落細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奮力推動“三對”工作邁向新臺階。
記者 劉安琪 倪繆康 王健 通訊員 易紅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