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無錫市惠山區陽山桃源村山南頭1號的村民周曉宏把自己釀制的米酒在村里擺了個攤,迎接一早來趕場的游客。當天,久違的“年味節”在面貌一新的山南頭自然村擺開街市,陽山糕團等美食和入駐村里的咖啡店、民宿、酒店等一起,熱鬧迎新。陽山鎮桃源村黨總支書記張谷一早趕到山南頭維護秩序,“兼職”山南頭“村管”。
從村民老齡化、村居破舊化的“空心村”著手改造,張谷和村民們一起,在這個江蘇省“三塊地”(農用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改革試點村實施不斷的規劃建設升級,如今山南頭已成為無錫市“美麗農居”建設試點村、市“五園五區六帶”美麗鄉村示范帶核心區重要節點村。鄉村振興的路上,山南頭轉型文化藝術村落,2.0版升級建設正快速啟航。
改革引領,“空心村”規劃新家園
冬日暖陽下,陽山桃源村山南頭既見桑梓民宿業主殷文律坐在院子里喝茶。他是入駐這個“空心村”的第一位外來經營戶。新年到來,經過10年規劃建設的山南頭,首次迎來了30余個文旅項目、17種業態的集聚并開業,人氣漸旺,殷文律不再是“孤行者”。“村里已有多家高端民宿,形成了集群,還有不少村民正在裝修準備開業。”他說。
“十年磨一劍。”山南頭坐落在安陽山和長腰山南側,占地約156畝,整體格局呈“Z”字形,村內及周邊桃林簇擁、水系水體環繞,全村現有原住民41戶,總人口105人。10年前,山南頭道路年久失修、建筑破敗不堪,村民生活環境較差,對村莊改造的呼聲漸強。
著力“謀”,全域規劃“新江南人家”村落。“先‘立’后‘破’,畫好‘施工圖’。”張谷和村民代表一次次開座談會,一次次學習調研,一起勾畫山南頭的未來。一三產、農文旅雙融合發展路徑“立”定,以“產村人”充分融合的宜居宜業現代新家園為目標,形成“一核、一軸、一環、四區、多節點”的山南頭規劃結構,打造集理論教育、農創文創、會議培訓、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振興樣板地。
參與“年味節”在山南頭70號家門前擺了個餛飩攤的邵崢說,新翻建好的房子準備做民宿產業,加上家里的10畝桃園,“未來的生活將富足充實。”她一邊笑著說,一邊給排隊的游客遞上熱騰騰的餛飩。
創新自治,繪美麗農居“新藍圖”
合肥工業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畢業的楊冉,從蘇州到陽山來走一圈,一眼就看上了山南頭山水相依的風貌。她的仙木里咖啡店去年年初開業,店里的鐘書房吸引了遠近的休閑客。新年到來,她在店里安排了燈謎等時節活動。“‘村咖’與城里不一樣,主打慢節奏。”她和母親都在陽山落戶,還開發了許多與水蜜桃相關的飲品。
美麗為核,農居新一輪建設帶來發展新機遇。山南頭按照“三原翻建+集中移建+抗震加固”三種建造模式并存的方式推進農房翻建,桃源村確定的《山南頭文化藝術村“美麗農居”創建方案》成為“新藍圖”,村委定期研究、專班推進,組建以老支書、老村長、老黨員為骨干的“老娘舅”隊伍,協助開展調解矛盾,同時成立包括黨小組、村民自治理事會、村民自治監事會在內的“微自治”隊伍,形成“黨總支部署+微自治隊伍落實+網格員監管”的三方協同體系。
美麗農居建設后,村民房屋安全系數更高、功能更實用,村民實現“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蛻變。
小村莊力推“美麗河湖”新格局。貓橋河是山南頭的“家河”,也是村莊改造的“點睛之筆”。“構建生態自然、河道通暢、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河湖水網新格局的同時,也引導提升了村民、游客的文明素質。”張谷嘗試以改革創新自治,十年間,與無錫市電力、燃氣等多個部門聯手,優化村莊水環境、綠化、道路、公廁等管護細節,完成雨污水、強弱電管道入地工作,全村家庭通電率、通氣率、通訊網絡信號覆蓋率、寬帶網絡使用率、有線電視使用率均達100%。“村里安裝的汽車充電樁,現在常常要排隊。”桃源村主任朱偉說。
融合推進,攜手盤活共富“引擎”
楊紅是一位詞曲作家,她7年前從黑龍江來到無錫“尋找心中的桃花源”,改造中的山南頭吸引了她。去年,她租用500多平方米民居的音樂文化工作室開業,在這里靜心創作的同時,她的朗讀、詩詞等培訓班連續舉辦。從事電商的女兒把現代設計理念注入民居裝修,還開發出極具陽山特色的“桃花洛”奶茶系列產品,住在周邊民宿的游客都喜歡來這里坐坐。
“小小自然村告別舊貌煥新顏,在謀劃產業導入的同時,統一規劃山南頭整村宅基地,引導村民選擇多種方式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與農房,通過引進新業態,賦予閑置老屋以新時代新價值。”張谷說,曾經的“空心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網紅打卡地”,咖啡館、民宿、文化工作室等業態紛紛入駐。
山南頭內部主干道打造成“桃韻芳華”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以“一核、一軸、四區、多節點”規劃,串聯起鄉村驛站、民法典公園、蜜桃專家工作站、王福元藝術館、錫西革命陳列室等街區內節點,形成桃源放歌、學而時習、文化潤心、科普天地、健康部落、與法同行六大文明實踐平臺,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體健身等六大服務功能全覆蓋。
探索“三塊地”改革試點,山南頭十年間投入1.2億余元,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近1.8萬多平方米,引進既見桑梓民宿、見南山休閑餐廳等農文旅項目,“鄉宿經濟圈”基本形成,2023年為村集體增收120萬元,閑置宅基地全部盤活利用后可為鎮村兩級每年增收近400萬元。“新家園”吸引“老村民”回家創業,姚文錦在外多年,近來回村改造新建的房屋,投資做精品民宿。
“空心村”熱鬧起來,桃源村以山南頭為示范,繼續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桃源村將在中寺舍、后寺舍等自然村以‘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為目標,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張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