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處,年味正“龍”時?!皦羿l村 過大年”2024常州鄉村過大年活動日前在金壇區茅山東麓薛埠鎮仙姑村奏響了新春序曲。鄉村過大年活動的舉辦,在對鄉村振興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的同時,還肩負著對中華文化的瑰寶,傳統習俗的傳承與創新。
青磚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人家,江南古鎮就是屬于江南水鄉“最江南”的文化符號。常州千年歷史的土地上點綴著一座座古鎮名村。常州緊握文商旅融合發展的“金鑰匙”,著力推動古鎮復興,如今,傳統與現代在這里相會,文化與產業在這里交融,漫步在古鎮的石板路上,感受水鄉風貌、古風今韻的同時,更能品閱由它們交出的鄉村振興完美答卷。
來自“家”的“煙火氣”
古鎮老街回到“過去”探尋“新生”
冬日暖陽灑滿焦溪古鎮,走在小巷深處,陣陣咖啡香氣從“小滿茶鋪”撲鼻而來。
這家僅有十平米的小店的老板名叫湯臻溢,從小居住在焦溪老街上,是土生土長的古鎮居民。2022年,在外從事金融工作7年的他,最終決定辭職回到古鎮創業。讓他下定決心的,正是這幾年來焦溪古鎮翻天覆地的變化。
焦溪古鎮位于常州市天寧區,是江南文化地理上“五府一州”之常州府的代表。相比于其他江南古鎮的恬靜安逸,作為水鄉貿易重鎮,焦溪有著更多的“煙火氣”?!霸谖倚r候的記憶里,我們焦溪古鎮街上大大小小的茶館到處都是。”湯臻溢回憶說。隨著時代變遷,古鎮逐漸老去,煙火氣跟著茶館消失,年輕人也為了生計紛紛離開。
2018年,焦溪古鎮作為常州市第二處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正式啟動參與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與此同時,古鎮的保護與修繕工作也正式啟動。與不少商業開發過度的古鎮不同,常州為焦溪古鎮選擇了一條通過復原古鎮風貌,打造讓宜居樂業的“社區型古鎮”,從而吸引外出青年回“家”的路。
于是,在遵循以遺產保護促進原住民生產生活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之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被有機融入古鎮保護修繕的整體方案中,焦溪古鎮700余年前的江南水鄉風貌與“三河九橋六街十八弄”的街巷肌理被完整保留下來,龍溪河沿岸11處文保單位、26處歷史建筑,以及焦溪特有的“黃石半墻”均得到保存。與此同時,常州還為古鎮帶來了現代生活社區元素,在不影響古鎮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加適老化設施,實現消防等市政配套設施智能化全覆蓋,徹底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走在現在的焦溪古鎮,仿佛回到了過去,老屋、老街處處散發著濃厚的歷史和生活氣息,老人們打牌談天,孩子們追逐嬉戲,大家彼此熟悉,又相互關心,生活節奏舒緩,讓人感受到了心靈的寧靜。“古鎮老街又熱鬧起來了!修繕保留了古鎮原汁原味的生活,很多跟我一樣的原住民在這里繼續居住?!比鹪茦茄蛉怵^老板承先生是土生土長的焦溪人,他的店開在古鎮多年,他見證了這些年焦溪古鎮的變化。除了焦溪羊肉,焦溪糟扣肉、腳踏糕等傳統食品也在復興發展,讓古鎮更具煙火氣。
煙火氣帶來了游客,游客的增多讓更多年輕人重新關注起古鎮,常州適時推出“天生我才”品牌,在焦溪全面建立鎮村兩級掛鉤人才服務聯絡機制,力促人才聯絡和回引常態化,小滿茶鋪便是成果之一,在湯臻溢的帶動下,更多年輕人回到了生活過的古鎮,古街邊的特色小店也多了起來,小滿茶鋪也從單一的茶鋪經營轉向了焦溪古鎮社區營造,湯臻溢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年輕人回到古鎮,加入到古鎮的復興建設中,重現古鎮昔日的繁華。
“田”間“廠”畔,“甘草”飄香
“產城融合”中續寫“齊梁故里”繁華故事
不似焦溪古鎮那樣低調,位于常州新北區的孟河古鎮一出世便有著不凡的氣質。這里是孟河醫派的發源地,創造了“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的醫盛時期;這里是“中國汽摩配名鎮”,一度占據了國內30%—40%的市場。千年歷史,15位皇帝和37位宰相從這里走出,《文心雕龍》《昭明文選》等不朽巨著在這里誕生。
固步自封只會被淹沒在時代浪潮之中,鄉村振興之路沒有終點,新時代新征程上,富足的孟河人并未止步不前,而是選擇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產城融合”振興路。
2023年10月,常州衛健委與常州中醫醫院組成代表團,前往歐洲進行孟河醫派國際文化交流和中醫藥服務貿易推進工作。代表團積極推廣“孟河醫派”靚麗名片,先后在巴黎和倫敦展開了三場孟河醫派研討會,英國蘭中醫學院應邀加入“世界孟河醫派發展聯盟”,巴黎歐洲醫院正式掛牌“孟河醫派(法國)中醫館”。
“孟河醫派”聞名遐邇,孟河也借此以中醫特色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這也是孟河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中國汽摩配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之后,獲得的第七張“國字號”名片,圍繞中醫藥養生產業,孟河鎮著重打造起教研合一的孟河醫派中醫藥科普園,并建有江蘇省內唯一的鎮級中醫院“孟河中醫醫院”,為養生提供技術保障。
中醫藥養生產業的崛起,將綠色、生態等理念帶進了孟河的文化之中,孟河也借勢發力,在優勢汽配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結合農業觀光和養生旅游,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
孟河鎮按照萬畝稻麥、萬畝無公害蔬菜、萬畝設施農業、萬畝休閑農業、萬畝水產養殖、萬畝林果等六個萬畝的初步規劃,建設了六個萬畝特色農業。集中力量開展農田水利、土壤改良、土地平整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農業園區形象。同時結合小黃山及周邊文物保護,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孟河書畫院等旅游開發工程,推出生態農業觀光、果園采摘、文化體驗等鄉村旅游產品,大力推進農業+互聯網、農業+旅游、農業+休閑、農業+中醫、農業+養生、農業+觀光以及農家樂,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全域旅游。
現代化高效農業、優勢汽配產業、鄉村旅游產業,孟河鎮實現了一二三產互相促進,融合發展,在孟河古鎮的居民面前,一張宜業宜游宜居的現代化小鎮的振興藍圖,正在成為現實。
騎上“蝦”背,競逐“產業”路
千年古鎮“一汪碧水”中翻開“幸福新篇章”
三省通衡、千年古鎮,位于溧陽西南角的社渚鎮,作為江南商貿重鎮,儺文化之鄉,是溧陽三大古鎮之一,然而與孟河和焦溪不同,提起社渚,很少有人能想到古街古建筑,相反,給人們印象更深刻的是社渚作為溧陽“百億工業強鎮”的產業實力。
坐擁建材、汽車零部件、新材料三大產業體系,區域內的金峰水泥廠擁有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2022-2021年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鏈項目24個,完成招商項目總投資超160億元,社渚作為產業強鎮實至名歸,但是,真要問起社渚產業發展的“金字招牌”,當地人可能只會那給你一只“青蝦”。
日前,生鮮電商“叮咚買菜”的采購商來到社渚青蝦交易中心的建剛水產品批發部,與店主任建剛洽談合作事宜。“社渚青蝦的品牌打出去了,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山東、江西、浙江等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都到我們這兒來收青蝦?!比谓▌傁虿少徤探榻B道。
任建剛的老家在安徽,2020年來到社渚鎮青蝦交易中心,現在,他自己和周邊蝦農養殖的小青蝦“跳”到了華東地區京東、美團和盒馬的生鮮超市里。任建剛笑著說:“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好?!?/p>
社渚鎮青蝦養殖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經過近30年的發展和壯大,青蝦產業已成為全鎮支撐三農經濟的“中流砥柱”,社渚鎮成為全國青蝦養殖的集中區,獲得了“中國青蝦第一鎮”“中國青蝦之都”的稱號。
為了擦亮社渚青蝦的金字招牌,社渚鎮在完善青蝦產業鏈上做足文章。隨著青蝦良種繁育中心、技術培訓中心、成果轉化中心、青蝦交易中心、加工營銷中心、長三角青蝦研究院等基地的陸續建立,打造出覆蓋蝦苗、漁藥、飼料、生產加工、技術服務、倉儲物流、批發市場、營銷推介等關鍵環節的“科技+生態”青蝦產業綠色發展樣板,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青蝦產品、技術、供需、飲食、文化、管理等諸多環節的產業集散中心。
如今,社渚青蝦養殖面積已達6.5萬畝,青蝦產業產值達8億元,從事青蝦規模養殖的農戶960多戶,水產養殖企業98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43家,帶動5000多人就業,由當初的“一戶養、一村養”演變到現在的“戶戶養、村村養”,“溧陽青蝦”成為全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社渚鎮真正將小青蝦變成了群眾增收的“致富蝦”“黃金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