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春節剛過,又逢元宵。各地消費市場延續春節期間的火爆,紅紅火火的氛圍“熱辣滾燙”,人們在花市燈如晝、游園人如潮、餐飲桌桌滿中“飛馳人生”,讓節日經濟煥發出新“熱鬧”,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澎湃、動能強勁寫下生動注腳。
科技讓元宵更酷炫。逛燈展賞花燈是國人過元宵節的“保留節目”,如今“互聯網+”的傳統節日,不僅使傳統文化得以豐富展示、永遠存續,更拉近了文化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網訂店取”等服務,為群眾節日商品采購開辟了“快車道”;依托網絡平臺,利用5G視頻直播方式開展的“云帶貨”,則讓天南海北好貨“一鍵直達”尋常百姓家,在方便群眾、促進消費的同時有力拉動經濟增長。而科技賦能之下,除了3D投影燈光秀、VR體驗外,景點和文創產品都“穿”上科技與文化的新衣,點燃了大眾消費熱情。
國潮讓元宵更有味。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元宵節延續春節“國潮”奔涌之勢,正吹起消費新熱潮。杭州市武林、湖濱和錢江新城三大核心商圈,打造集游樂、休閑、非遺、演藝、情景體驗為一體的全天候消費場景;大灣區最具廣府味的佛山嶺南天地古街區,每天安排南派醒獅巡游與游客親密互動;四川眉山青神縣推出國風集市,在三蘇祠,詩詞擂臺賽、猜燈謎等應有盡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孵化培育更多文旅新業態、文化新場景、文創新產品。在一片熱鬧中,消費更具文化味,經濟發展更紅火。
服務讓“宵”費更舒心。春節假期,全國服務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2.3%,旅游、住宿、餐飲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文化體育服務消費熱度上升。繼年夜飯市場“一廂難求”之后,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預訂余額依舊緊俏;元宵、湯圓也接過春節餃子的“接力棒”,持續熱銷。消費不僅停留在“舌尖上”,據美團數據,今年春節至2月22日,“燈會”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超720%,含“元宵”“燈會”等關鍵詞的景點門票訂單量增長260%。元宵服務消費“小窗口”,細描消費升級、市場潛力、發展優勢,生動透射中國經濟“大活力”。
正月十五鬧元宵,“鬧”出更酷炫、更有味、更舒心的節日范兒。“元”氣滿新意,帶來元宵節消費市場持續火熱;“宵”費更澎湃,紅紅火火的消費場景里滿是熱氣騰騰的生活,也照見活力滿滿的中國經濟。(思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