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暖意足。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古桑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場針對年后開工的“春風送崗”招聘活動正在忙碌開展。百余名群眾將為民服務大廳圍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員一一講解各企業的用工崗位和薪資待遇。其間,工作人員忙著記錄信息的筆頭不曾停過……
多年來,盱眙縣古桑街道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開發自然資源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到利用直播平臺為土特產廣開銷路,再到圍繞群眾需求提供暖心暖意的民生服務,不斷創新機制和模式,通過調動群眾生產致富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大家共享發展成果。
山溝溝的“山水畫”變現了“金銀山”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古桑“山、林、水”資源豐富,提供了“綠色興農”的基礎條件。自然清澈、甘甜可口的“大龍潭水”,給予人工養殖中華鱘得天獨厚的水源條件,為村民創收年均9萬余元。無獨有偶,為解決農村地區空心化問題,龍潭村、石龍村的黨員干部利用丘陵地帶沙土資源,開辟黃桃種養殖基地,帶動村里無業村民投身千余畝黃桃種植,百余元一天的工資足夠農村家庭一天的生活開支。
“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離不開專業人才。為更好地提升鄉村種養殖大戶、鄉土人才的專業技能,古桑街道每年在春秋兩季耕種時節,聘請上級專業農技專家給街道50余名種植大戶培訓“草莓、葡萄、羊角蜜”等農作物常見病防治作業。
“很多農民繼續沿用老辦法治理新問題,局限性很大,定期培訓很有必要。”街道農村工作局農技員董國慶談道。他通過積極聯系對接市縣農技培訓課程,按照農戶需求,開展針對性農技培訓,較好提升農民種養殖技術。一年下來,農戶的農作物產出率有了明顯提升。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來,古桑街道在農技培訓中加入抖音宣傳技能培訓,幫助農戶學習拍攝圖片、短視頻等,在抖音、快手等媒體平臺擦亮自家品牌。同時,聯合特色農莊開展“繽紛冬日”燒烤節、“多彩古桑”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為土特產品廣開銷路。
熱鬧鬧的“直播間”達成了“大買賣”
立春這天,瑞雪紛紛揚揚,落滿古桑大地。戶外寒冬大雪,而在白虎村鄉村振興直播間里,2024年新年的第一場助農直播正在熱烈開播。
“家人們,抖友們,街道的父老鄉親們,歡迎大家來到古桑優品直播間。這次我們給大家帶來了白虎紅顏草莓、磨澗蝦稻大米、古桑香辣醬、淮聚園瓜蔞子等特色農產品,歡迎大家選購。”40余平方米的攝影棚里,“古桑優品”直播間的頭號主播小衡正在精彩講述,不時和網友進行熱烈互動。
近三年,古桑街道巧用抖音、微信視頻號、“學習強國”視頻會議等載體在黨員冬訓理論宣教、科技科普、政策解讀、助農銷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村集體緊跟時代變化,打造了“鄉土直播間”“紅色直播間”等,給助農直播提供了宣傳陣地。
“直播電商不僅帶動產品銷售,也為返鄉群眾特別是有志的農村青年提供了創業的廣闊舞臺。”白虎村黨總支書記邱建超說。
龍年到來,古桑街道黨建辦聯合農村工作局、企業服務中心擬訂了新的一年直播計劃,分組設置四支3—5人為一組的直播分隊,內容涵蓋黨的理論、古桑人文歷史、村情村貌、產業發展等系列專欄,為群眾送上“年貨大禮包”。
情切切的“土滋味”中滋潤了“家鄉情”
“嗯,好吃,古桑蝦醬配饅頭,這不就是小時候的味道嗎?再配上一口大蘆面稀飯,絕對了!想吃的朋友從鏈接下單!”古桑社區村干部李榮潔一邊手拿饅頭蘸醬香噴噴地吃著,一邊繼續推銷,引得粉絲紛紛下單。
緊跟新時代,土特產也有了新改進。除了還原“媽媽味道”的手工蝦醬,還有結合本土資源優勢培育的生態老鱉、乳酸菌雞蛋、跑山黑豬肉等農產品,用特色資源為農產品增添“財富籌碼”。此外,“古桑優品”直播間還把古桑餐桌上的飲食特色與群眾的“鄉愁記憶”相結合,在直播間“云回憶”老家新春風俗,重溫幼時“年”的滋味,滿足在外群眾念家鄉、思鄉情的情感需求。消費者通過觀看直播間和主播的互動聊天,深化了與家鄉的情感連結,不少網友表示,“春節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隨著長期的直播宣傳,部分在外群眾真切希望能回鄉發展,苦于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針對企業和群眾的雙向需求,古桑街道開展多場“春風送崗”專場直播招聘活動,線上線下參與人數3000余人。轄區港口產業園、凹土科技園的12家企業提供了258個崗位,16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過了年,就不走了!”這是在外游子留鄉發展的心聲,也是留守孩子、留守家庭共盼的團圓。(李誼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