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的樹木、整齊的草坪、蜿蜒的步道……如今,行走在宿遷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綠意盎然、景色宜人的生態景觀,生態空間與城市生活的有機融合,讓市民持續享受著綠色生態福利。
城市園林綠化是百姓身邊可觀可感可親近的綠色空間,彰顯著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蘊,也承載著人們的美好生活。近年來,宿遷高質量開展“樂享園林”活力空間建設,不斷增強園林綠地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和人文功能。2022年以來,宿遷全市累計實施“樂享園林”建設項目184項;開放共享公園綠地71處、96萬平方米;宿遷市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為42.27%、45%,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為96.09%。
為全面推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宿遷從完善園林綠地空間體系、提升多元功能及服務水平、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入手,建設便捷、可達的“樂享園林”。注重串聯樂享空間,依托城市慢行系統和河流、濱水等線性空間,構建綠色通勤、親近自然的生活步道,截至目前,中心城市累計建成城市綠道330.53公里、林蔭路110余條;注重豐富樂享場景,針對市民健身運動、游玩休憩等戶外休閑活動需求,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共組織各類活動50余場,參與人次突破10萬,為市民提供豐富優質的公共綠地服務;注重提升樂享體驗,開展“公園綠地+樂享場景”問卷調查,聚焦市民需求,因地制宜完善開放共享區域配套服務設施,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綠地開放共享資源的合理有序分配。
近期,宿遷出臺《2024年中心城市“樂享園林”建設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推動園林綠化成果實現從“共享”到“樂享”的提升。據了解,《計劃》共編排“樂享園林”建設項目七大類37項,包括彩化景觀建設2項、綜合公園建設4項、口袋公園建設5項、城市綠道建設2項、濱水綠岸建設3項、公共空間林蔭化建設13項、“國球進公園”項目8項,進一步推動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高品質“樂享園林”活力空間。
公園品質不斷提升,綠色空間意趣盎然。《計劃》充分挖掘宿遷傳統文化、地方習俗等元素,建設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綜合公園,計劃實施蘇宿工業園區蘇悅公園一期等4項綜合公園建設工程;進一步優化和均衡城市綠地布局,拓展綠色公共空間,營造環境優美、便捷舒適、兼具人文特色的綠色游憩空間,計劃實施宿遷經開區青華綠地等5項口袋公園建設工程。
公共空間延伸拓展,功能配套日趨完善。《計劃》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林蔭系統建設,為群眾步行、騎行提供舒適環境,計劃實施13項公共空間林蔭化建設工程;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市的綠道密度和長度,合理配備戶外健身場地和設施,滿足群眾休閑游憩、體育健身和綠色通勤等需求;計劃實施中運河景觀改造提升工程等2項城市綠道建設工程;推動在城市公園綠地中配建以乒乓球臺等小型設施為重點的健身設施,豐富群眾健身活動空間,滿足群眾多樣化健身活動需求,計劃實施8項“國球進公園”項目,在宿城區通湖大道景觀帶、宿遷經開區九鼎公園等處增設乒乓球臺等健身設施。
景觀風貌出新出彩,更好彰顯城市特色。《計劃》注重植物多樣性選擇,合理增加彩化植物應用比重,進一步豐富園林綠化植物色彩,計劃實施核心區綠地彩化景觀及服務功能提升工程等2項彩化景觀工程;通過自然生態修復和景觀環境提升,提升濱水綠化空間品質,塑造特色濱水空間景觀風貌,計劃實施古黃河岸線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境修復工程等3項濱水綠岸建設工程。
一條條長長的綠色步道承載民生幸福,一個個小小的口袋公園兜著眾多歡樂。在宿遷,推門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已是常態,當前一幅城綠相融、人城和諧的群眾美好生活新圖景正在宿遷徐徐展開。(記者 朱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