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是制造業的生產單元,更是綠色制造的實施主體。近日舉行的江蘇省鎮江市全市綠色制造單位創建和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培訓會透露一組數據,顯示全市去年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累計達20家;新增省級綠色工廠15家,累計達39家;市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159家,為工業經濟發展源源不斷輸入充沛的綠色動能。
近年來,鎮江市涌現出一批自帶綠色基因、踐行低碳理念的綠色工廠。在它們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鎮江企業加入綠色產業先鋒行列,開展節能降耗、減污降碳改進,在推動“雙碳”目標落地中持續做大做強。綠色工廠日益成為眾多工業企業傾力爭創的綠色品牌,這得益于鎮江綠色工廠創建的先行先試。
早在2016年,鎮江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制定國內首個市級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并于次年正式出臺。鎮江市級綠色工廠率先起步,明晰廠房集約化、生產清潔化、廢物資源化、能源高效化、生產智能化等“五化”標準。
指標是方向標,更是導航儀。綠色指揮棒指引,采用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供應鏈,市級綠色工廠創建風起云涌,帶動省級和國家級綠色工廠創建如火如荼,奔跑鎮江的綠色步伐越發矯健。市工信局節能處有關人士表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是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工程的有力抓手,涵蓋了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其中,綠色工廠既是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又是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領軍力量。
以綠色工廠培育為突破口,鎮江市通過優化服務指導、突出政策激勵、創新金融服務、加強宣傳引導等舉措,大力營造綠色發展濃厚氛圍,加大示范典型培育,以點帶面、串點成片,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全市工業綠色化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統計顯示,緊盯節能降耗約束性指標,全力以赴推動目標任務完成,去年全市節能工作交出亮眼成績單:單位GDP能耗下降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降幅列全省第3、Ⅱ類地區第1。
成績斐然,但形勢逼人。經過多年持續深度挖潛,全市節能降耗空間不斷收窄,節能指標完成難度越來越大,爭先進位的壓力空前,而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自今年起,國家將實行更為嚴格的能耗強度管控政策,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節能工作推進面臨嚴峻挑戰。
大力推行綠色制造,是廣大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能耗下降的有效路徑。省級綠色工廠鎮江香江云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建設數據中心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示范工廠。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企業積極布局光伏項目,增加綠色光伏電量。已建的光伏電站每年可以減少953.5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建光伏發電站年發電量80萬千瓦時,除生產外建筑總能耗為10.131萬千瓦時,占比為789.7%。工廠采用了循環水泵等措施進行節水節電,在生活和辦公用水方面開展雨污分流、采用節水型器具等管理及技改措施,實現節能用水。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普遍共識。鎮江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綠色制造示范工程仍在有條不紊實施,鎮江市業已建立從市級到省級,再到國家級的梯隊化綠色工廠培育機制,目的就是要引導企業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理念主動融入企業生產運營的血脈中,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制造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新模式,通過改進原材料、創新工藝技術手段、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管控等方式,形成從產品設計、生產、管理、運輸、售后服務、產品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
沒有工廠的綠色,就沒有工業的綠色。沒有工業的綠色,更沒有城市的綠色。鎮江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以綠色工廠引領,打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鎮江市正主動對接省“1650”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標桿示范培樹、壯大節能環保產業上求突破,全力打造具有鎮江特色的綠色制造體系,促進工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全媒體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郭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