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油菜花開得正旺,返青的冬小麥風中搖曳,華南早稻播種育秧,東北秋糧陸續備耕……春回大地,農事漸起,縱橫阡陌間,萬物由南向北次第“耕”新。按下春耕備耕“啟動鍵”,億萬農民搶抓時節、鉚足干勁,在希望的沃野上奏響“春之樂章”。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寄托著農民一年的惦念和期待,是黃土地的希望,更是大國糧倉的根基。從比重上看,春管春耕直接關系到全年的糧食產量,春播糧食面積占全年一半以上、產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糧食產量占主要口糧近四成。不誤農時不誤春,糧食生產季季接續、茬茬壓緊,全力以赴打好糧食生產第一仗,對于確保糧食豐產豐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廣袤田疇,農民忙碌耕耘的身影為春季農業生產寫下辛勤的注腳,也為端穩端牢“中國飯碗”增添了十足的底氣。
要想保障糧食安全,根本出路在保糧食生產能力。只有在保農、護農、利農上多管齊下,真抓實干,才能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福建省建寧縣探索“種子企業+制種經紀人+農戶”路徑,護航制種全過程;國網南京市江北新區供電公司為所轄農場開展10千伏湯農線導線架設工作,提供充分的電力保障;遼寧省沈陽市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保障農資安全,維護農民切身利益……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各地扶持政策仍在持續加碼,沉甸甸的惠農“大禮包”在助農紓困上精準發力,全力譜寫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興農“致富曲”。
爭搶春時、奮發有為,春耕是時節,是景致,是千年農耕文明的精粹,也是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傳承。從破土到收獲,土地與農民持續了千萬年的相識、相知、相守,春耕的故事代代相傳。一捧土,一把鋤頭,忙起來的春天、動起來的大地,無一不蘊含著各地的勞動智慧和中華美學,于當代生動演繹出活態傳承的可期圖景。
春耕不輟,秋收可期。希望的沃野春潮涌動,每一塊土壤都孕育著期盼與收獲。勤勞的農人們播撒下的,不只是稻麥黍粟的種子,更是糧安天下的希望和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迎著春光,讓我們期待滿滿,共赴這場春日之約。(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