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網訊(通訊員 林靜 浦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其中包括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等具體要求。
近年來,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緊扣“實施國家戰略、承接區域需求、打造農業硅谷”的發展愿景,按照“國家農業產業科創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創新研發為基礎,以產業技術孵化、產業化為重點,在強化招商引智、加速企業培育、完善創新生態、提升輻射引領等方面,持續擦亮“農業硅谷”金字招牌。
建設“科創新高地”
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是農業農村部于2016年12月批復建設的全國首家、華東地區唯一一家農業產業科創中心。近年來,人才和項目在此匯聚,科技創新成果遍地開花。
2023年,農創中心引進了由南京農業大學“鐘山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農藥學和植物病害防控專家周明國領銜的人才團隊,聯合成立南京義諾特靶向農藥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針對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治理抗藥性的農藥發展重大需求,瞄準分子生物學科技前沿和發展趨勢,在國內外率先開展靶向農藥研究。通過高效的研發水平,實現科技引領性的顛覆性靶向農藥跨代發展。
2023年全年,農創中心新簽約項目6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個。人才和項目的紛至沓來,正是得益于農創中心的平臺載體建設。
經過幾年探索,農創中心正逐漸打造成為一個“雙創、開放、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目前,農創中心內建有智慧農業技術集成與應用創新、綠色智能肥料創新、長三角地區葉菜類蔬菜遺傳育種、家禽健康養殖數智化技術集成等4家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并已全部投入使用,這些重點實驗室形成了科研平臺集群,為相關人才和項目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研支撐。
截至目前,圍繞生物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農創中心已累計引進9位院士,落戶趙春江、沈其榮兩個院士工作站,打造集群式院士創新基地;累計簽約和注冊農業高科技企業超過350家。
耕好“示范試驗田”
創新成果只有落地才能實現價值。不同于一般的農業科技園或產業園,農創中心以產業科技轉化為重點,一方面以產業需求引導科研方向;另一方面帶動成果孵化、產業化。
總部位于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的江蘇多農多收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聚焦糧油作物增產提質技術的研發、應用與推廣,提供綠色、生態、高產、高質、高效的綜合解決方案,主要服務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年來,公司先后研發出“愛增多”“田倍豐”等系列產品,保障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糧油作物產量穩定提升10%以上。公司的產品與技術在全國應用推廣面積超過830萬畝次,覆蓋江蘇、安徽、山東、黑龍江、內蒙古等。
江蘇多農多收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產品與技術的應用推廣,只是農創中心內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的一處縮影。據介紹,農創中心已成功打造高科技應用場景30余個。
近年來,農創中心在緊扣“實施國家戰略”這一使命的同時,也持續做好“承接區域需求”這篇文章。2023年,浦口區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江蘇僅兩地入選,浦口區榜上有名,成為南京唯一入選區。這份榮譽的背后,有著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的巨大助力,農創中心深耕“試驗田”,發揮了示范帶動效應。
在浦口區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張洪程、趙春江、沈其榮“院士天團”的加持,讓這里創下豐收紀錄;在西江口孵化展示基地,持續不斷的蔬菜育種創新讓這里的“科技風”撲面而來;在胡守興家庭農場,因為有了“智囊團”,老胡多次摘得“瓜王”稱號……
聚力“四個新突破”
南京國家農創中心自實體運作以來,走過了第一個5年,經歷了從拉框架到形象內涵雙提升的蝶變,初步展現出“農業硅谷”的形象。2024年,農創中心的建設發展迎來了重要窗口期和機遇期。不久前召開的農創中心“新春第一會”上,圍繞實現“四個新突破”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
要在項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堅持全員招商,合力推動大招商、招大商。持續“招大引強”,著力引進一批總部企業、上市企業、頂尖人才等龍頭型標桿項目。強化“培育小苗”,進一步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持續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要在生態營造上取得新突破。完善載體配套,用好用活實驗室、試驗田等優勢資源,完善人才辦公、休閑需要等相關配套。優化服務模式,學習借鑒上海、深圳等地創新園區的運管模式,提升服務軟實力。豐富服務內涵,聚焦企業創新創業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涵蓋專家咨詢、基金風投、分層培育等功能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要在科創引領上取得新突破。強化聯動發展,強化引領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按照“總部+場景”業態布局,推動落地更多示范項目、打造更多應用場景。強化雙向發力,進一步拓展與省內外相關條口的交流合作,打響科技創新品牌;進一步壯大科技推廣隊伍,輸出更多科技產品和集成解決方案。
要在市場運作上取得新突破。強化平臺運營業務,以市場化為導向,以高程度的開放共享打造市場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強化基金投資業務,在前期成立的多只科創投資基金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新基金的進展。強化會展培訓業務,進一步打造展會組織、科普研學、人才培訓等活動承辦體系,放大會展經濟效益。
立足新起點,展現新作為。農創中心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錨定“農業硅谷”目標使命,高質量建設全國領先的農業產業科技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