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南京溧水區雙擁辦組織軍地開展“鑄魂·2024·清明祭英烈”主題宣傳教育系列活動,通過瞻仰祭掃烈士紀念設施、獻花、重溫紅色故事等,表達對英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保護修繕烈士紀念設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溧水是革命老區、英雄故里,以中山烈士陵園、回峰山蘇南反頑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為代表的11座烈士陵園(墓區),成為部隊、單位和中小學教育基地。英烈事跡還在各街鎮及社區雙擁和退役軍人展示館里展示。
溧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修繕工作,把全區所有烈士紀念設施納入年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修繕計劃,區委宣傳部、黨史辦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施修繕保護行動,對中山烈士陵園、回峰山蘇南反頑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及附屬設施修繕保護,對園區、墓區及周邊環境進行專門整治。不僅如此,還專門為晶橋、石湫、開發區共6處鎮級烈士紀念設施及晶橋甘戴村、晶橋東流村、和鳳雙牌石劉家村3個村級散葬烈士墓群各撥付修繕維護費用。
清明期間,人們紛紛參觀烈士紀念設施,祭掃烈士陵園。溧水區中山烈士陵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我們會進一步保護好烈士紀念設施,切實用好紅色資源,創新活動和傳播形式,讓清明祭掃成為傳承英烈精神的重要載體,讓英烈事跡化作永恒記憶和奮進動力。”
打造紅色地標,弘揚革命先烈精神
緬懷先烈、祭掃英烈,是弘揚革命先烈偉大精神、繼承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員踐行先鋒模范作用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南京溧水區注重弘揚紅色文化傳統,先后打造了紅色李巷、紅色里佳山、銅山戰斗紀念廣場等紅色地標,組織廣大黨員到紅色地標打卡,開展紅色教育。重視學習英烈精神,結合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開展學習英烈精神活動,營造依法尊崇英烈、保護英烈的濃厚社會氛圍。
3月底,溧水區委宣傳部、溧水區雙擁辦和航天晨光化工機械分公司及退役軍人志愿者在中山烈士陵園開展2024年清明祭掃為革命烈士墓碑描金活動。通過一筆一畫的勾描,激發大家“緬懷革命先烈,傳承英烈精神”的正能量。
4月2日,溧水區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在蘇南反頑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舉行“鑄魂·2024·清明祭英烈”活動。參加活動的退役軍人陳亞說:“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我將繼續堅守工作崗位,不怕苦、不怕累,做到退伍不褪色。”
軍地協同,繼承發展新四軍精神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溧水是紅色之鄉,曾是新四軍第十六旅旅部、中共蘇皖區委、蘇南行政公署所在地,有蘇南“小延安”之稱。
4月3日,溧水區雙擁辦、退役軍人事務局與駐溧水某部前往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共同開展2024年溧水區軍民共建暨“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活動。駐溧水某部的兩名戰士帶領大家誦讀陳毅詩作《衛崗初戰》,講述皖南事變,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堅守信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品質。
溧水區雙擁辦嚴維榮說:“作為雙擁人,我們是為建設鞏固國防、助力軍隊建設強大戰斗力的重要力量,我們要學習貫徹和繼承發展新四軍精神,全力支持駐溧部隊全面建設、全面保障溧水區域支前建設,做到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
某部現役連長喬元虎說,作為革命軍人更要遵循新四軍精神,不畏艱險,永不退縮,積極進取,努力練好本領,像先輩一樣保家衛國。
通訊員 王貴保 王馨雨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