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客戶端訊 從先秦時期《山海經》中“奇肱飛車”的神話故事,再到200多年前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世界主宰者》,“飛車”的影子無處不在。“讓汽車飛起來”,這個執念讓人類孜孜不倦地追尋了許多年。
如今,我們離那個科幻未來還有多遠呢?答案或許是沒有那么遠了。
幾個月來,從蘇州昆山企業峰飛航空科技自主研制的5座eVTOL航空器“盛世龍”在深圳完成全球跨城跨海首飛,到南京億維特研制的可載5人或500公斤的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T9原型機成功首飛并進入適航驗證流程,“飛車”夢想逐漸清晰。
觀光旅游“打飛的”,無人機送快遞,植保無人機進行田間管理……人們對垂直起降飛行器、小型無人機不再陌生,低空經濟正在賦能千行百業,讓生產生活更“立體”。
“低飛”高走 熱詞“新”在哪?
什么是低空經濟?首先,了解什么是低空。
“低空”的概念,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低空經濟,就是以這部分空域為依托的經濟活動,包括民用有人駕駛、無人駕駛航空器,以及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和輻射帶動的相關領域。
目前備受關注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就是低空經濟中最吸睛的一項。無需傳統機場和跑道,eVTOL能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在空中轉換成固定翼飛行模式進行高速巡航。無人機、直升飛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也屬于低空經濟重要的業態范疇。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近來備受矚目。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納入2024年國家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任務之一。近日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低空經濟“飛”向萬億市場,蘊藏著在打造新場景、新業態、新動能的巨大潛力,也凸顯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表示,“低空經濟這一新興經濟業態,不僅能更好地服務著我們的生產生活,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選擇,正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更是全球競逐的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方向。”
競逐“低空之城” 江蘇發展正熱
藍天與地面之間,一個萬億級產業正在崛起。低空經濟成為國家大力提倡、各地競相布局的新賽道,各地正在搶抓政策機遇,加快產業培育。
搶抓風口,加速競逐“低空之城”,江蘇有著良好的要素儲備。
南京是中國最早一批涉足低空經濟的城市。早在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開始在南京浦口區進行低空經濟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應用。2020年,南京成為全國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之一。如今,浦口區已集聚無人機相關企業約30家,去年全區低空經濟產業規模近5億元。
位于南京雨花臺區的億維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便瞄準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細分賽道,成立兩年內就完成五人四座eVTOL原型機總裝下線,目前ET9原型機已經成功完成首飛,最大航程240公里,最大航速240公里/小時,可應用于高頻貨運、特色旅游、應急救援、城市空中出行等場景。
記者從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全市圍繞產業強市目標要求,積極推動低空產業發展。2023年低空經濟關聯產業營收近30億元。在低空產業發展方面,南京集聚了融通60所、中航金城無人系統有限公司、億維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整機制造企業,培育了萊斯信息、智慧航空研究院等飛行指揮調度、測繪導航服務企業,低空產業的強鏈補鏈延鏈水平顯著增強。
丁蜀機場落戶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宜興,就是無錫擁抱低空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的一招重要“先手棋”。去年,丁蜀機場引入“沃蘭特”eVTOL研發制造企業,開展影視拍攝、空中婚禮、航空研學等一系列低空飛行服務,構建多元融合的低空經濟生態圈。
剛剛過去的3月,無錫正在低空經濟上頻頻發力。清明假期,無錫黿頭渚首開空中看櫻花項目。低空旅游之外,“空中快遞員”也在無錫成為現實。記者了解到,新吳區、梁溪區、濱湖區三地同時啟動雙向對飛的“低空物流”線路,未來最快1小時內將快遞送到消費者手中。
在無錫,低空經濟“招大引強”工作也開展得如火如荼。3月11日,作為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業,億航智能eVTOL低空經濟產業基地及運營總部項目落戶梁溪區,開啟城市低空交通與經濟發展的新紀元,填補了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江蘇省內產業布局的空白,也為無錫低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從“嘗鮮”到“長紅” 如何穩步“高飛”?
向天空要發展,南京和無錫兩座城市的發展脈動,是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兩個典型案例。
“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是要有創新資源,特別是有顛覆性的前沿性的科技創新資源,在江蘇來講優勢特別明顯。”經濟學家、南京大學教授洪銀興表示,“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布局,江蘇在全國來講都是處于前列的。江蘇尤其是蘇南地區,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非常突出,科教資源和產業創新優勢也非常明顯。”
迎風起勢,新興新質迸發新活力。江蘇在低空經濟領域起步較早,擁有豐富的低空資源,有著完備的產業鏈和創新鏈,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規劃等領域具備一定基礎,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在各地競相發力的情形下,如何避免“一哄而上”?
江南大學商學院院長浦徐進告訴記者,首先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和通盤考慮,不是單獨發揮某一方面的優勢,而要加快發揮在系統研發創新、應用上的龍頭優勢,發揮江蘇在制造、配套、應用上的協同優勢。其次,不要盲目追“熱點”,而是因地制宜從長遠看發展,江蘇要積極探索各種低空應用場景,提高及時響應市場需求的能力。“江蘇有不少通用機場,承擔著空中旅游、空中航拍、空中測繪等工作,但個人飛行的培訓相比廣東等其它省份來說還不多,未來在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考慮發展這塊業務,從坐著飛機在天上看風景到自己開著飛機旅行,我想這可能會更符合現在年輕人敢于嘗試的風格。”
今年1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為相關產業穿上法治“防護衣”。未來,需要更完備的基礎設施、更精確的行業標準、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助力低空經濟安全“高飛”。
低空經濟這條新賽道在熱度攀升的同時,更需要“護航”。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院長燕雪峰看來,要加強對飛行基地交通環境、設施設備進行提檔升級。在不久前南京召開的“服務企業·面對面”活動中,燕雪峰提出要創建全國首批無人機質量檢驗檢測、適航審定第三方專業機構,夯實設施設備基礎。
長江岸線資源有限,對于民營企業而言,在長江邊建設無人機通用機場,難度很大。江蘇長江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保利提出,建議南京有前瞻性地布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降低民營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的門檻。
“不同于傳統航空運輸服務,低空經濟活動復雜多樣,呈現更鮮明的數字化和信息化特征。”中電信無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海峰介紹,近年來,江蘇電信已為百余個低空無人機應用項目提供空域5G信號覆蓋。全省13個設區市都有低空無人機應用項目落地。在南京、無錫、泰州、揚州和徐州,江蘇電信打造了主城區全覆蓋的“城市級”低空網絡,目前正與南京、蘇州等地政府部門,圍繞低空應用綜合服務平臺、低空監管技術開展試點項目合作。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將要來臨。”在2023年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這樣描摹低空經濟的未來圖景。
抬頭仰望,低空經濟乘風而起,逐夢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