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2024年“世界讀書日”泰州新高區全民閱讀展示活動舉行。會上,泰州市民常玫瑰被聘為“全民閱讀推廣大使”,很多人不知道,常玫瑰的另一個身份是餛飩店店主。初中畢業的常玫瑰上學時就愛好寫作,后因陪讀在泰州市區開了一家餛飩店維持生計。女兒上大學后,她重新拿起手中的筆,如今已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50多篇,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文字認識了常玫瑰,餛飩店也成了泰州文學愛好者的沙龍。
為女兒開起了餛飩店
常玫瑰是興化茅山人。初中時,老師們把她看作最有希望的明日之星,提到她總是笑吟吟。
她的中考志愿是師范中專,那個年代最緊俏的專業,比重點高中還要高一二十分。偏偏馬失前蹄,她中考成績和中專分數線差了十分。其實這個成績已經可以上重點高中,可家里負擔不起學費。
之后,常玫瑰一天天長大了,也成了家。因為是初中學歷,也沒有很好的工作機會,生下女兒才十幾個月,她就和丈夫去了東北打工。
“說實話,肯定是舍不得,但日子總得過。”常玫瑰說,她一輩子都記得離開的那天晚上,等孩子睡著,她和丈夫悄悄地走了,就怕孩子哭起來,自己狠不下心。
就這樣過了幾年,轉眼孩子到了小學六年級,一次孩子給她打電話,讓常玫瑰決定回家。
那次,常玫瑰給女兒寄了禮物,結果接到女兒電話時,她說:“媽媽,我不要禮物,我羨慕別的孩子父母送他們上學,羨慕他們的媽媽鋪床疊被……”
“我當時就淚流滿面,我知道,該回家了。”常玫瑰說,自己陪伴孩子太少,錯過了孩子的很多第一次,她不想再留下遺憾。
此后,為了給上初中的女兒陪讀,一家三口在女兒學校的附近開了一家茅山餛飩店。
常玫瑰至今記得一家三口睡在一起的第一晚,自己和丈夫蜷縮著身子,一轉身,看到女兒看著他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那一刻,我們沒有苦,只有幸福,我知道自己做對了,孩子要的不是金錢,是陪伴。”
重新拾筆寫人世百態
一晃6年過去了,女兒也考上了大學,餛飩店里每天人來人往似乎一切照舊,但常玫瑰卻感覺到了空虛。原來女兒每天上學回來,母女倆依偎在一起看書的日子,雖苦也甜。如今女兒離開了,讓常玫瑰反而不適應。
遠在南京的女兒也察覺到了母親細微的變化,一次電話中,試著問:“媽媽,你現在有時間了,為什么不重拾你的文學夢呢,拿起你的筆,我肯定是你第一個讀者。”
女兒的鼓勵給了常玫瑰很大的信心,于是,她開始重新拿起筆,回憶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把對女兒虧欠的愛都注入到文字中。“我無意中聽見你姐說,你受了委屈,抱著你養的柯基哭了整整一夜。我也哭了,我想到了兒時留守的你,我想到了你的孤獨與無助。困難和挫折是每個人成長的荊棘路,媽相信你能勇敢地走出來……”
就這樣,常玫瑰開始在餛飩店邊讀書,邊寫她和女兒的故事。
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敲開你的門。姜偉婧是泰州市田家炳中學的高中語文老師,她的同事里有常玫瑰的老鄉,她把常玫瑰的故事講給了姜偉婧聽,于是,她特意趕來吃了一碗餛飩,兩人也聊了很多。
2020年7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當地報紙副刊“坡子街”刊發了姜偉婧寫的《開餛飩店的常玫瑰》,正是這篇1400字的隨筆改變了常玫瑰的人生。
第一個寫常玫瑰故事的姜偉婧當天也來祝賀。
姜偉婧說,聽了常玫瑰的訴說,覺得這么多年命運的巨大落差并沒有擊倒常玫瑰,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能把她面對厄運的堅韌精神傳遞給面臨高考的學生們。
常玫瑰至今記得那天早上,門口的鄰居拿了份報紙邊走邊喊:“玫瑰,你上報紙了!”
“誰會寫我啊?”常玫瑰說,自己猴急似的一把抓過報紙:《開餛飩店的常玫瑰》,作者姜偉婧。“一面之緣的她,竟將我寫得如此之好。”
拿著報紙,常玫瑰內心澎湃,動手寫下一篇《小草也開花》。文章中,常玫瑰說:人生的路有很多條,一條路失敗,另一條必將為你展開,不去走一走,不去踩一踩,又怎么會發現。堅持走下去,總會有豁然開朗的那一天。我是棵小草,同樣可以醞釀花苞,風雨也擋不住它的盛開。
此后,《紫藤花香》《租車庫的小伙》《遇見壽星袁爺爺》……常玫瑰一口氣在各類報刊發表50多篇文章,她也一躍成為泰州知名的草根作家。
將餛飩店打造成文學沙龍
這兩年,不斷有讀到常玫瑰文章的文友,不遠千里來到她的餛飩店,吃一碗餛飩,聊聊文學,這也成了餛飩店的常態。
文友杜萍讀到了常玫瑰的《小草也開花》后,便想要結識下這位作者,于是來到了餛飩店。
“當時看完覺得很感動,我就想來看一下常玫瑰是什么樣的人,然后就認識她了,認識她以后就經常到她店里面來了。喜歡她的文章,更喜歡她的人。”杜萍說。
于是,讀到文章的大家都喜歡往餛飩店跑,文友之間、朋友之間互相交流。
今年4月16日,常玫瑰告別了原來的路邊攤,在東方小鎮的新店正式開業。
當天上午,各地的文友們紛紛前來祝賀。
67歲的程啟龍家住海陵區森園小區,當天他6點多就起床,騎著電動車到汽車站,然后坐公交車趕到了餛飩店,并送上了自己的禮物——一套梁曉聲的《人世間》。
“常玫瑰的文字語言質樸,她寫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程啟龍說,餛飩店里煙火氣濃,每天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這里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人世間》。
來的人多,常玫瑰在忙個不停,下著餛飩的同時,不停地打著招呼。
“我覺得餛飩店是一個生活的窗口,透過這一個小小的窗口,我也會看到大大的世界。”談及為何有這么多文友喜歡她,常玫瑰說,唯真情可動人。“或許是人們從我的文字中讀到了真情,讀到了自己人生。”
在新的店,一樓賣餛飩,二樓則打造成了文學沙龍,取名“玫瑰有約讀書吧”,不僅常玫瑰自己閑暇時可以在這里閱讀寫作,食客和周邊居民也可以使用,還可以舉行文友沙龍、閱讀分享會等。
“很多人都是從顧客到成為文友,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個煙火氣和文化相結合的地方。”常玫瑰說,很感謝高新區的有關部門和領導,從前期的選址到后期整個餛飩店能順利開業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新的餛飩店如期開業了,常玫瑰在朋友圈向多年來支持她的老顧客們發了這樣一段話:在這里,方寸之地就是我看社會的窗口,家長里短就是人間的煙火。我被你們和你們的故事感動,我情不自禁地把它們記錄下來,又機緣巧合在媒體傳播,從而感動了更多的人。現在,我要把這種感動與餛飩融合,去溫暖更多的人了。雖然不舍,但認為值得,因為,有更多像你們這樣的人,需要我像對你們一樣地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