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聽起來科技含量十足的關鍵詞,很難讓人與“種地”聯系到一起。而走在宿遷市沭陽縣的許多栽種基地里,這樣的新興技術,儼然“農民手中的鋤頭”,成了十分常見的一種生產工具。
近年來,沭陽縣堅持將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與農業重大項目建設深度融合,為全縣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數字基因”。隨著各種“科技范兒”十足的農業智能裝備、智能應用走向田間地頭,改變了傳統種田場景,農產品的“軟實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沭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全國首個以花卉苗木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農業園區。產業園通過物聯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構建園區智慧農業大數據決策中心、產業強化平臺、社會化服務平臺、休閑農業推廣平臺、花木交易平臺和園區管理平臺,形成“1 個中心+5個平臺+N個應用”的智慧農業信息體系,全部覆蓋園區農業重大項目、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管理、經營、銷售、農旅等全領域。
“沭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了沭陽花木產業向高端發展,產業園總產值92.46億元,主導產業產值86.92億元。”沭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負責人介紹。
過去是“看天種田”,現在是“看屏幕看數據種田”。
在沭陽縣華沖鎮江蘇天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6000畝種子試驗基地的灌溉系統由手機APP操控,技術員通過室內智能化監測系統隨時掌握農田土壤墑情、氮磷鉀成分及苗情、病蟲情況等,實現育種基地智能化、精準化生產。
宿遷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是沭陽縣以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的一體化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公司生豬養殖場區配備自動飲水系統、環控系統、自動喂料系統、地暖系統、風機、濕簾、變頻柜等智能生產設備,ERP軟件操作系統涵蓋商品豬生產管理、種豬生產管理方面14個智能化模塊,農業物聯網技術覆蓋面積達60%以上,生豬產能明顯提升。
沭陽縣李恒鎮的3000畝稻麥智能化農業基地,通過智能農業和5G技術的應用,建設糧食規模經營、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理的稻麥科技聯合體,打造農業現代化新引擎、農業改革創新新樣板。
如今,在沭陽縣,越來越多的智慧農業應用場景鋪展在廣袤農田。 滿格的“科技范”裝點著花鄉大地,描繪出農業增值增效、農民增產增收的喜人圖景。打通全產業鏈,沭陽縣還不斷健全農業生產供應鏈、運營服務和支撐服務體系,先后建成規模糧食生產、設施花卉等28個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基地,全縣接入省農業物聯網管理服務平臺的物聯網數據量已達60多萬條,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面積占比達25%,均位居全市首位。
目前,沭陽縣正以國家級“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為契機,扎實推動農業上“網”、數字進“村”、“智”富有招,農民種地更輕松、更智能,現代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