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江蘇民間投資已完成149.2億元,增長7.1%,高于全國6.6個百分點,高于全社會投資增速2.2個百分點。民間產業項目投資增長14.9%,增速比1—2月加快2.6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軍,也是民營經濟活躍度的“晴雨表”。新時代新征程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民營企業家建功立業的最好時代,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中,民營經濟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民營經濟是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業創新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在穩增長、促轉型、穩就業、保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從去年印發的《江蘇省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到今年出臺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江蘇各地各部門齊動腦、想辦法,讓民間資本“能投”“愿投”“敢投”。例如,江蘇淮安聚焦企業遷移登記中存在的程序多而復雜問題,打造出“一地、一窗、一次、一個環節、一套材料提交”的極簡模式,優化辦事體驗。用政策的“實”助力民營企業的“穩”,帶動全省民營經濟乘風破浪,共同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更多力量。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最重要的是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主動為企業保駕護航,當好民間資本的“投資顧問”和“政策助理”。政府職能部門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對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政策措施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嚴格履行政策承諾。與此同時,簡政放權既要放也要接,決不能“快刀斬亂麻”,要根據實際情況實現精準賦權擴能,持續鞏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例如,江蘇揚州發布《全市公安機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二條措施》,旨在進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好環境成就好企業,哪里發展環境好、營商環境優,資本和項目就流向哪里。因此,只有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才能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增添新動能。
民營經濟越強,經濟發展基礎就越牢;我們的根基穩,發展底氣就更足。我們要始終錨定企業關切,深入調研、精準把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用好一切政策措施、挖掘一切潛力資源,在擴內需、扶實體、增動能等方面謀劃政策和行動,激活市場活力,贏得民營經濟“大好”發展,繪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圖景。(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