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6日訊(記者 劉麗媛)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5月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江蘇營商環境建設的有關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重點。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康介紹,江蘇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截至去年底全省經營主體總數超1452萬戶,成為全國首個在冊個體工商戶總量破千萬的省份;現有外資企業總數4.3萬家,世界500強中有超過400家在蘇投資,去年實際使用外資規模253.4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江蘇連續五年位列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南京、無錫、蘇州獲評“最佳口碑城市”。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與保障。據了解,2022年江蘇成立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提出建立“1+5+13+N”營商環境政策體系,一體推進政策、市場、政務、法治、人文“五個環境”建設。
聚焦政策環境建設,江蘇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去年出臺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42條、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8條以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185億元。強化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打造江蘇“一企來辦”企業綜合服務新平臺,提供涉企政策和辦事信息咨詢、惠企政策兌現等8項應用服務。淮安市推出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集成715項財政獎補事項目錄清單并向社會公布,實現財政獎補受理與支付直通,申報材料、時限大幅壓減51%、71%。
聚焦市場環境建設,江蘇持續優化企業開辦服務,企業設立、變更、遷移、注銷全程電子化辦理,實現企業開辦最快0.5個工作日辦結。南京等市開展跨縣域“一照多址”便利化服務改革,全省已有2000多家企業實現一張營業執照對應市域內多個經營場所同時開展生產經營。江蘇還推出“人才貸”“蘇知貸”等11款政銀合作新型信貸產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聚焦政務環境建設,江蘇扎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我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7年在國辦調查評估中位居全國前列。此外,江蘇開設“一企來辦·蘇稅援”涉稅專業服務平臺,打造“趕集式”網上涉稅服務市場,提供透明化服務評價參考,方便經營主體“貨比三家”,目前入駐涉稅專業服務機構近9500家,成交金額超1.66億元。
聚焦法治環境建設,江蘇于2020年出臺《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先后修訂、出臺招標投標條例、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連云港、淮安、泰州等7個市出臺本地營商環境法規。全省部署開展行政執法提升三年行動,開展優化行政處罰權賦權試點,32家省級主要行政執法部門均已制定行政裁量基準,促進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聚焦人文環境建設,江蘇進一步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實施省科技型創業企業孵育計劃,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科技創業載體,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暢通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南通市推出“我陪群眾走流程”活動,徐州市推出“企業點餐——部門服務”政策機制,蘇州市打造企業動態感知系統為企業提供融資對接和產業鏈暢通等“一站式”服務,揚州市開通“辦不成事”局長熱線,無錫市推出外籍人士便利化10項措施,打造出入境、支付、消費、經商工作、居住出行、教育醫療等6個便利化場景。各地各部門多渠道多方式傾聽企業心聲,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
林康表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江蘇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努力把江蘇打造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投資目的地,讓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更舒心,近悅遠來、“蘇”心服務、愛上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