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本次助殘日主題是“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近年來,鹽城市殘聯系統大力推動殘疾人工作領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運用,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推動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使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擁有自力更生的技能并充分融入社會,讓殘疾人家庭看到更多的希望。
科技提升康復服務水平
康復是殘疾人最迫切的期望,是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是殘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科技發展為殘疾人康復提供強力支持。
三年級小學生涵涵(化名)終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輕松實現上下樓并保持正常坐姿和睡姿。這得益于省殘聯組織的“輔具科技改變生活”項目走進鹽城。在該項目的幫助下,肢體殘疾的涵涵學習和生活更加自如。科技設備不僅提高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讓她重新找回了自信,讓她能夠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該項目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推廣這些科技設備,讓更多的殘疾人受益,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鼓勵更多科技企業和社會組織關注殘疾人的需求,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幫助和支持。
今年,鹽城市著力打造“1+8+N”殘疾預防守護鏈,為全年齡段人群提供醫療援助、心理輔導、社區康復等服務。出臺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實施規范》和《實施細則》,向3100名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實施人工耳蝸植入5例、升級15例。持續推進白內障復明、精神殘疾人免費基本用藥等項目。推動全國智能輔具制造中心項目落地鹽城,打造集申請、評估、審批、選購、配送、適配于一體的輔助服務新模式,完成4500名殘疾人的輔具適配,制作全市輔助器具租賃點電子地圖,讓更多高科技輔具“飛入尋常百姓家”。
為殘疾人就業創業“鋪路”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成為助殘重要力量。科技產品的開發應用正幫助越來越多殘疾人勇敢走出家門,靠自己的勞動過上更好的生活。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相關產業可以極大幫助殘疾人突破自身限制、超越環境障礙,為殘疾人融入社會創造無限可能。
在鹽城市德愛大廈創業金街內,有一家特殊的奶茶店。與其他奶茶店不同,這里的大部分員工存在聽力障礙。為了方便員工與顧客交流,店內備有手寫板、二維碼、手語科普墻等設施,顧客可以直接掃二維碼下單,有特殊需求時就在手寫板上進行備注。
滬上阿姨鮮果茶“無聲的店”、鎏金歲月美甲沙龍、貓小花學堂……這里的店鋪都由殘疾人開辦。這得益于德愛大廈創業金街為殘疾人創業者提供的優渥條件。三年孵化期、免繳房租、創業補貼、專業指導……豐富的幫扶政策吸引不少殘疾人邁出創業之路的第一步。
“作為特殊群體中的一員,我一直在尋求讓殘疾人更好地創業和就業的模式。”滬上阿姨“無聲的店”負責人鞠葉是一名殘疾人,他雖然身體不便,但自強自立、自主創業。他日常組織店員在快手和抖音上直播,直播間內的氣氛十分火熱,店員和觀眾間互動頻繁。店員們通過寫字板、手語為店里做宣傳,與觀眾分享暖心故事。觀眾們通過互動,深刻感受到“無聲”主播的熱情和魅力,同時也獲得了特別的沉浸式無聲直播體驗。這種特別的直播互動,感染了更多的社會人士、社會企業加入助殘隊伍。
近年來,市殘聯以新業態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深入推進“電商助殘”計劃,為廣大有就業意愿的殘疾人提供專業培訓,舉辦直播技巧、帶貨模式、運營推廣、短視頻拍攝與剪輯等方面的培訓共20余期,培訓殘疾人300余人,開展送教式、體驗式、開發式培訓30余期,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直播新業態,融入互聯網營銷新趨勢。
科技賦能讓生活無障礙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惠及社會全體成員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德政工程。近年來,鹽城市高度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在全省率先出臺地方無障礙環境建設規章《鹽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向國家申報創建首批“全國無障礙示范城市”,成為江蘇通過國家初審的兩個設區市之一。
走進鹽南高新區珠溪社區,在外部環境上,建有無障礙盲道、坡道、扶手、車位、車棚等設施;在電梯口有明顯標識,上下樓梯的按鍵也設置了盲文以及語音提示。在室內,為方便老人和婦幼,建有專用母嬰室;服務大廳和活動中心均設置了單獨的服務臺,并鋪設了盲道、安裝了扶手;在無障礙衛生間里,扶手、全自動馬桶等設施一應俱全,讓殘疾人充分感受到“有愛無礙”。
衛生間安了扶手、蹲便器換成了坐式馬桶,門口有了坡道,坐上輪椅進出方便……一系列“量體裁衣”的無障礙設施改造,讓殘疾人的幸福指數上升。今年,市殘聯計劃完成11個綜合性“殘疾人之家”改造提升和12家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規范提升任務。各地將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全面推動“德愛之家”建設,年內“嵌入式”新建不少于100個社區(村)“殘疾人之家”。堅持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支持、殘聯協調,集聚多方資源向殘疾人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構建家門口“15分鐘服務圈”。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市殘聯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提高科技助殘的意識和能力,發揮殘聯組織優勢,暢通科技助殘渠道,為科技創新成果在殘疾人工作領域應用創建更多場景、提供更多支持。攜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科技創新力量,為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共享美好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