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詩和遠方”的美麗中國,旅游業態正在悄然興起、蓬勃生長。
剛剛過去的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游日”。文化和旅游部開展貫穿整個5月的“519中國旅游日”活動,圍繞“暢游中國,幸福生活”主題,各地推出各類文化和旅游惠民措施,為文旅發展再添“一把火”。與此同時,文化和旅游部擬確認22家旅游度假區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北京的密云古北水鎮、山西省晉城的太行錫崖溝、江蘇的蘇州吳江東太湖等度假區即將進入“國家隊”,進一步壯大我國文旅產業“家底”。
旅游,既是“人間煙火”,關系著市場經濟、群眾消費、民生福祉,又是“詩和遠方”,是提升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之一。經過持續不斷的培育,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國內旅游市場。旅游市場得到穩健發展,旅游業態不斷“上新”,帶動文旅產業“枝繁葉茂”,旅游業日益成為支柱產業和可感可及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從假日期間的“熱辣滾燙”到縣域旅游的“熱火朝天”,再到“反向旅游”的“熱浪涌動”……旅游業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引擎”?!八疂q船高”的旅游收入,屢創新高的旅游人次,“一票難求”的景區門票,見證旅游產業在中國市場的廣闊機遇和未來潛力。
機遇需要牢牢把握,潛力需要不斷開發?;赝麜r光,我國旅游業從小到大、由弱漸強,正是各地牢牢把住旅游消費的新趨勢、新走勢,用好資源稟賦、開發好文旅資源,豐富多彩回應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堅實歷程,抓住機遇鋪就而成了一條色彩斑斕的“萬億產業”。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出游人次48.91億,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4.91萬億元。以“好山好水好風光”撬動旅游大產業,大有可為、大可作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一業興,百業旺。旅游業是串起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這條產業興起來,與之相關的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相關產業也會跟著“沾光”,源源不斷的客流不僅增長“人氣”,更會拉動一地的經濟,增色民生幸福。從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看,文旅市場供需旺盛,就帶動了餐飲、交通、文娛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一些小城“出圈”,打造出屬于自身的文旅IP,“文旅熱”激活“經濟熱”,展現出“詩和遠方”的現實生產力。
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不可一蹴而就。各地興文旅,就要向“品質”要未來。如今的人們出游,品質化、品牌化、精細化等成為重要選項。研學之旅、尋根之旅、紅色之旅等旅游業態持續興起,賞花經濟、鄉村旅游等吸引更多人融入其中,從需求端看,旅游業正朝著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方向邁進。各地強文旅,就要“百花齊放”,避免“千花一面”、預防同質化競爭,打造屬于自身的文旅產業“強磁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是旅游產業的生命力。走進一地,參觀一景,讓人們能夠藉此追尋內心充裕、精神富足,讓“到此一游”值得,是游客不遠千里奔赴一座城所看重的。豐富文旅服務供給,充盈“詩和遠方”,蓬勃發展的旅游行業,未來可期。(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