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眼下的江蘇大地,田野青青,瓜果飄香,一大批“90后”新農人扎根田頭,在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上,勇當拓路人。
“95后”大學生跑出科技興農新天地
5月20日上午,句容市人大代表、鎮江句容天王鎮西溧村新農人華夢麗頂著烈日,行走在一排排桃樹、梨樹林中。這兩天,她要帶著小伙伴們給剛完成套袋的果樹噴灑農藥。
這已經是“95后”的她扎根農村的第9個年頭。華夢麗大學畢業時,接手父親的“負百萬”農場,帶領4名同班同學開辦果牧不忘家庭農場。創業初期,她先是用1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傳統農業向體驗式農業的轉變。接著,又與母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建立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打造“植物工廠”,跑出科技興農新天地。 “現在在手專利有14項。草莓苗供不應求,僅連云港黃川鎮年需求量就達1.5億株。今年正著手建設育苗基地,將300萬株脫毒草莓苗的繁育擴大至2000萬株。”華夢麗說。
擁有核心技術,華夢麗沒有隱藏,而是傾囊相授。她發起成立了助農服務隊,將技術帶到了內蒙古、遼寧等16省份57地,先后免費技術性扶持農戶700余戶,輻射面積達到了4.2萬畝,累計幫助農民增收1.2億元。
在華夢麗的影響下,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農學專業39名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村民們也希望自己的晚輩回到農村,發展農業。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通過勤勞的雙手,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時,在鄉土中國的創業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華夢麗一步步向著自己美麗的夢想前行。
“90后”村支書帶領薄弱村奔向致富路
在淮安市漣水縣五港鎮蔡工村,黨總支書記王瑋是名省人大代表,也是一名“90后”新農人。
2023年,該縣五級人大代表充分發揮各級代表專業特長,組建“幫促聯盟”,重點對經濟薄弱村進行點對點幫促,助力鄉村振興。王瑋抓住機遇,組建了“蔡工聯盟”,以強村富民為工作目標,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村企聯建紅高粱、紅薯、紅椒“三紅”產業示范種植基地,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帶動5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最近我們向上爭取了170盞路燈,不僅方便了群眾夜間出行,也提升了蔡工的顏值,老百姓都交口稱贊。”王瑋告訴記者,村里近期還邀請了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省蘭德土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專業團隊,以農文旅發展為主線,以紅色文化為特點,為蔡工村“產業+文化+旅游”特色景觀鄉村開展綜合規劃。
不僅如此,蔡工村正在籌劃建立鄉村共富產業園,將現有的蘆筍、哈密瓜等果蔬基地,港北蘇淮生態園、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等納入鄉村共富產業園,建設面積1700平方米左右蔡工聯盟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打造共謀發展、互助共贏的綜合平臺。
“作為一名基層村干部,我將帶領村民堅定信心、鉚足干勁,落實好各項政策舉措,讓一個個美好愿景轉變為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王瑋說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石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