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小麥自南向北進入收獲期,夏收工作已陸續展開。據氣象部門預測,5月25-27日,江蘇自北向南將迎來雷陣雨天氣過程,局部雨量中到大。
農技專家提醒廣大農戶,淮河以南地區避開降水時段進行收獲;淮北地區及時蓄水保墑,確保在田作物順利成熟和后期夏種用水。各地搶抓晴好天氣,推進夏收夏種夏管各項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在位于常州溧陽市南渡鎮慶豐村的萬畝麥田內,訓練有素的農機手們駕駛著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廣袤的金色麥田中來回收割。一簇簇麥穗被卷入收割機倉,收割、脫粒、除雜一氣呵成,飽滿的金色麥粒傾瀉入倉,小麥秸稈也同步就地粉碎還田。
“我們現在完全實現了100%的機械化收割,平均每臺收割機能夠收割100畝左右,1天大概6臺收割機同時進行收割,平均每天在48萬斤左右。按照我們3000畝來算的話,差不多一個星期就收割完了。”常州溧陽市南渡鎮農業企業相關負責人李勛說。
從5月20日開始,溧陽全市30多萬畝小麥已全面進入成熟期,預計總產量將達到10.2萬噸,6月8日前可基本完成收割。
在鎮江丹陽云陽鎮的江蘇年豊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小麥田間,記者看到,一株株飽滿的麥穗隨風搖擺,傳遞著豐收的喜訊。遠處,數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忙碌地穿梭于金黃的麥浪之間。不一會兒工夫,一片片麥田就被收割得干干凈凈。
江蘇年豊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莊玉楓告訴記者:“我們江蘇年豊種植小麥今年是4000畝,前面我們兩次赤霉病預防,基本上還算可以,達到國家收購赤霉病防治范圍以內,還是很少見到有赤霉病,并且今天我們就開始收割了。收割總共我們收割機有11臺,其中還有兩臺無人收割機,我們準備8天全部收割結束。”
據了解,今年鎮江小麥種植81萬畝,品種主要以鎮麥系列為主,這些品種主稈比較矮壯,具有抗倒伏和抗病性強等特點,十分適合本地種植。 從眼下小麥陸續收割的情況來看,今年鎮江全市小麥產量和品質都有顯著提升。
在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楊邵社區,小麥種植戶高永軍正在組織人員對已經成熟的小麥進行搶收。多臺大型收割機在金黃的麥田的來回穿梭,不一會兒飽滿的麥粒順著管道不斷落在了車廂內。
為了推進機收作業順利進行,泗洪縣龍集鎮成立“三夏”生產工作小組,通過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協作,及時發布收割機械、天氣變化等機收作業供需信息,確保小麥機收高效推進。
今年“三夏”期間,各地進一步增加了智能農機裝備投用,調度準備了無人收割機、無人插秧機、無人拖拉機4876臺,同比增加10%。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常州臺 鎮江臺 宿遷臺 編輯/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