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福士高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正式落戶,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迎來機遇;殷村職教小鎮的比亞迪產業學院內,“顯微鏡”下的新能源整車吸引著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學子;騰龍大道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南北貫穿新能源之都的“兩湖”快車道正加緊構建;在核心區,燈具城1兆瓦屋頂光伏投用,企業、園區、商場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紛紛落地……
初夏時節,常州鐘樓高新園(鄒區鎮)“新”力潮涌、喜訊不斷,奏響了一首高質量發展的湖畔奮進曲。
“新”產業,聚勢而強
作為鐘樓“兩湖”融合創新區的主陣地,鐘樓高新園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勁的產業發展勢頭,通過持續深耕“兩新兩智”主導產業,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附件材料等“新能源+”產業,產業向“新”的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目前,我們每天發4—5車貨,從鄒區新廠區到武高新的理想汽車廠區,車程也就半小時左右。”在科達斯特恩(常州)汽車塑件系統有限公司新建立的“綠色新能源汽車內裝系統”智能工廠內,數字化生產已成常態。再往西走,總投資約5億美元、主要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廠商提供生產裝配及物流倉儲一體化供應鏈基地的東久新宜園區已基本竣工,即將迎來第一家入駐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傲銳汽車部件(上海)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今年以來,鐘樓高新園持續加快重大項目的建設步伐,目前已有總投資76.85億元的12個新能源項目簽約落戶,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新能源產業格局正在這塊湖畔高地拔節起勢。
“新”人才,精準滴灌
人才集聚是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之一。隨著世界級生態創新湖區——“兩湖”創新區建設的加速推進,為“新能源小鎮”掘池蓄水、培育人才,鐘樓高新園早就布局。
在殷村職教小鎮,由常州交通技師學院、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實體產業學院——比亞迪產業學院吸引了一大批愛好新能源汽車的年輕人。汽車應用系學生吉文琦告訴記者,學院內有王朝系、海洋系等多款比亞迪新能源整車,同時配備了5個工作站,他一有空就喜歡來這里搗鼓搗鼓。產業學院核心教師王維介紹,目前學校汽車系有400多名學生,新能源班在讀學生約140人,后者將在這里進行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系統性學習。
不僅僅是比亞迪產業學院,作為中國首個職教特色小鎮,殷村已集聚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常州交通技師學院等7所職業院校、近3萬名師生,已成為“兩湖”創新區引才聚才的“強磁場”。
“新”城市,筑夢“兩湖”
城市因人而興、因業而盛。從一張白紙繪藍圖到如今“產城人”融合發展,鐘樓高新園已然展現出“兩湖”創新區先行區的樣板力量。商業配套、人才公寓、高品質文教衛體等公共資源不斷集聚,新能源元素被加快“植入”生活場景,近悅遠來的湖畔“新能源小鎮”漸入佳境。
住在鐘樓高新園鐘寓國際人才社區的南通人張杰和大學同學聊天時,對鐘寓狠夸了一番。人才公寓每月至少有2場活動,吸引了租客參加。張杰在燈具城創業,住在人才公寓,平時上下班通勤便捷,雙休日到泰富時代廣場、東方路商業街、有光公園等地逛街、健身,舒適生活圈半徑不超過2公里。他還發現,小鎮的光伏屋頂、充電樁等新能源元素越來越多,“小鎮與時俱進,我也要加快創業步伐,融入其中”。
人才公寓交付、首店首牌引入、醫院新樓投用、學校即將開工……湖畔的共享型高品質生態空間成為優質企業選擇落戶的重要因素。鄒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曾令濤表示,鐘樓高新園將緊緊依托“兩湖”創新區產業發展,厚植“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集聚發展新能源產業,全力構建“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新區。(何一智 童華崗 周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