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首先肯定姚期智回國任教二十年來,“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并希望他“堅守初心使命,發揮自身優勢,帶領大家繼續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放眼當今世界,誰的科技創新能力強,誰就能搶占發展的先手棋,贏得發展的主動權。作為最先提出量子通信復雜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他為中國科技創新領域輸出了一批批優秀的青年人才,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了不容小覷的力量。
科技創新是一場無悔的征程,離不開廣大科研人才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持續奮斗努力,在科研的戰場上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樹人,不斷厚植中國科技創新的沃土,培養一批批能當大任、敢挑重擔、勇于創新的科研人才。如今的中國,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科學家精神引導著更多青年科研工作者投身于其中,引導他們爭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匯聚引領發展、驅動復興的不竭動力。
今日的中國,復興號高鐵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國產大飛機翱翔于藍天之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下潛深海……翻開科技創新的篇章,“神舟”問天、“嫦娥”攬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一系列寫著獨屬于“中國式爛漫”的科技創新成果,無不讓人心生艷羨。如今,中國已然屹立于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之列,一系列科技創新的成就再次印證了“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贏得尊重、贏得未來。
科技創新是一座高峰,唯有堅持不懈的奮斗,才能攀登上一座座科技的高峰。對于廣大科研工作人員而言,要將愛國之心化作報國之行,切實舉起科技創新的大旗,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的貢獻。“科學無國界 科學家有祖國”。唯有將愛國之心放在首位,堅持在自己擅長科研領域精耕細作,用更多科研創新回報祖國,才能在新征程上,傳承起老一輩科學家為國奉獻的精神,在服務國家需要、引領時代發展中展現科學研究的價值。
厚植科學土壤,夯實創新之基,堅持將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吸引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創新之中,不斷提升中國基礎研究的能力。只要我們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推動科技創新領域更多的合作,就一定能取得更多好成績,為建設科技強國注入更多人才的力量。(劉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