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蘇南某區縣調研時,一位負責招商引資的同志告訴記者,過去他們的招商工作以“葡萄串效應”聞名,但現如今,隨著科技革新、消費升級以及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其在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力及資源整合能力上的局限漸顯,產業鏈招商的“葡萄串效應”也需在新的條件和視角下重新審視。
“葡萄串效應”形象地比喻了早期招商策略中“引進一個、牽出一串”的集聚效應。單一成功案例能夠引發一系列的跟隨效應,如同葡萄串上的顆顆果實,雖小卻眾,有力地促進地區投資環境的改善和經濟活力的提升。它強調的是點的突破和面的輻射,為許多地區在起步階段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和產業基礎。然而,隨著經濟結構的多元性復雜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今天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產業培育,都亟待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變遷,從注重“鏈群”的集聚效應到更強調“鏈主”的引領效應。這就好比種下一顆優質葡萄種子,最終收獲的不僅是一串串葡萄,還能通過其根系的擴展、養分的共享,帶動產業鏈的發展壯大和能級躍升。達到這樣的“葡萄串效應”,才能解決產業同質化“內卷”、缺乏市場主導權的痛點,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
新舊“葡萄串效應”之變,折射出產業發展從追求數量和規模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的路徑之變。當前形勢下,一個地方在產業競爭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有創新性強、顯示度高、潛能大的鏈主企業。比如天合光能、理想之于常州,京東方、蔚來之于合肥,其引領和躍升作用有目共睹。像南京溧水永陽街道,圍繞“招商圖譜”招引工業母機整機企業入駐,提升了整個產業競爭力;揚州高新區通過基金招引項目的方式,成功吸引多個子基金和一些鏈主企業落戶,帶動了整個園區的產業升級和創新氛圍的提升;還有地方實施“鏈長制”招商,在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所需的“葡萄串效應”,考驗決策者的智慧與執行力,也決定著地方在經濟版圖中的新坐標。
如何實現“葡萄串”的從多到好、從粗到精?一要“認識你自己”。地方政府應以更加前瞻的戰略眼光,識別具有發展潛力且與本地資源相匹配的產業鏈條,避免盲目招商、同質招商,為鏈主企業的發展預留空間。二要“識別千里馬”。對那些擁有核心技術或獨特商業模式的“小而美”“特而優”企業,要重點扶持、悉心培育,在稅收優惠、研發補助等方面提供從孵化到成長的全過程支持。三要“筑巢引鳳棲”。優化營商環境,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產業聯盟等,創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鏈主企業的培育與成長提供肥沃土壤,讓新質生產力的“葡萄串”既能“引進來”,也可“長出來”。前不久,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發文,評價常州營商環境“好到令人感動”。如果各地都有這種“好到令人感動”的營商環境,又何愁不能強鏈壯群、向“新”躍升?
鏈主企業是產業創新的主體,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江蘇很多地方已培育和引進了若干鏈主企業,然而在帶動性、引領性、輻射性上仍有不足,解決“滿天星星無月亮”的問題,必須實現“葡萄串效應”的迭代升級。既要重視“根系”的培育——通過政策扶持、創新激勵等措施,使鏈主企業成長為行業領軍者,也要兼顧“枝葉”的滋養——利用鏈主企業的輻射效應,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技術溢出、供應鏈融入和市場機會,營造“雨林式”全產業鏈生態,讓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既有“枝繁葉茂”涵養,更有“參天大樹”支撐。
(陳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