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歸鄉38年,黃海之濱麋鹿生生不息



廣袤灘涂上,充斥著躁動的氣息。雄鹿裹著黑泥,頂著碩大的鹿角,警惕地巡視四周,伺機而動,鹿王爭霸一觸即發。遠處,剛出生沒多久的仔鹿跟著雌鹿涉水而過,水花四濺。六月的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命躍然跳動。

麋鹿,是中國特有的大型草食動物。江海大地上,麋鹿曾萬千為群,肆意馳騁。“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山中麋鹿盡無聲”“麋鹿銜花,舟橫在古渡”,古代詩文中,鹿影蹁躚定格下曾經的繁盛景象。然而一系列變故后,麋鹿數量大幅下降。1900年,麋鹿種群漂泊海外,在中國本土絕跡。



江蘇,自古以來就是麋鹿的故鄉。1986年,39頭麋鹿歸鄉,江蘇悉心呵護,實施有效保護,讓麋鹿重獲“新生”。目前,江蘇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種群以及世界最豐富的麋鹿基因庫,繁殖率、存活率、年遞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到2023年底,已有7840頭麋鹿揚蹄于黃海灘涂,其中野外麋鹿數量達3356頭,全球百年來無完全野外麋鹿群的歷史畫上句號。

重歸故里

1986年8月13日,一架紅白相間的大型運輸機“馬丁納爾”號緩緩降落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機上搭載了一批特殊“旅客”——來自英國倫敦動物學會下屬7家動物園的麋鹿。下飛機后,麋鹿又“坐上”卡車馬不停蹄趕往江蘇大豐,開始原棲息地“新生活”。

這是一次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林業部共同努力下促成的“歸鄉之旅”。早在麋鹿回國前,有關專家就前往大豐調研,發現這里河海港汊蜿蜒交錯,鹽土沼澤星羅密布,擁有適合麋鹿生存的自然條件。“調研時還發現了獐,獐是麋鹿的伴生物種。有獐,就說明這里適合麋鹿棲息。”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劉彬說。隨后,大豐林場南部撥劃出了15000畝土地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這也是中國第一家麋鹿自然保護區。

為了迎接麋鹿到來,工作人員提前對林場周邊進行改造,搭建了30畝圍欄和數個棚舍。然而麋鹿到達保護區后,無論刮風下雨,都不肯踏進棚舍一步,這是因為麋鹿喜歡野外群居,不習慣在棚舍中生活。

住哪兒?吃什么?如何產崽?對于這些久別重逢的“朋友”,大豐麋鹿保護區的飼養員所知甚少,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很快,他們就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如何解決麋鹿“水土不服”。

那時,正值夏天,高溫炎熱,多頭麋鹿出現了腹脹拉肚子的情況。麋鹿吃的是國外帶來的飼料,隨行外國專家猜測可能是飼料不新鮮了,建議更換。飼養員翻遍國內資料,找不到半點參考,只能比照牛羊愛吃的草,判斷麋鹿的“口味”。然而嘗試并不見效,幾頭麋鹿甚至出現了虛脫的癥狀,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后來有人猜測可能是飲用水出現了問題。保護區派人用拖拉機到幾里地外拉水,組織水泵從外圍抽水,日夜不停地向圍欄里的河溝灌水。據大豐麋鹿保護區資源管護處處長徐安宏回憶,從安裝水泵到出水,每次都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所幸,在換水的第二周,腹瀉成功止住了。

想要讓麋鹿在大豐長久地生活下去,首先要讓麋鹿生存下來,讓血脈得以延續。麋鹿到達保護區的第二年春天,國外受孕的母鹿陸續產仔,但跨國的“舟車勞頓”讓許多幼崽胎死腹中。為了守護麋鹿種群的“點點星火”,保護區九名工作人員成立小組,輪班看守,白天工作,晚上住在圍欄里,隨時觀察,就這樣輪班看守了14天。一天清晨,一頭母鹿靜靜走出鹿群,走進草叢深處。兩小時后,一頭幼鹿蹣跚學步,跟在母鹿身后走了出來。這是在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降生的第一頭活下來的鹿仔。自此,麋鹿種群開始在大豐穩定增長。

向野而生

“保護野生動物的最終目的,是恢復野外種群,讓動物在人不干預的情況下可以自我繁衍。”劉彬說。

1998年以前,全世界的麋鹿都生活在圍欄內,過著圈養或半圈養的生活,沒有一頭真正意義上的野生麋鹿。而彼時,大豐麋鹿保護區圍欄內的麋鹿已達300多頭,野外滅絕的風險相對較小,且欄內空間緊張。送麋鹿到野外去,成了一個大膽又迫在眉睫的選擇。

1998年11月5日,工作人員打開了保護區最外圍的大門,嚴格挑選出的八頭麋鹿組成野放“先遣部隊”沖出大門,消失在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里。在野放前,工作人員在一頭母鹿身上安裝了無線電發射器用于定位,以隨時掌握麋鹿的行蹤。那段時間,在曠野上,時常能看到一些人拿著望遠鏡,舉著遙感接受儀,四處觀察。在工作人員遙望下,獨自闖蕩的麋鹿順利邁出了進入荒野的第一步,在寒冬中成功尋覓到了取暖場所和越冬飼料,并在第二年3月,產下了第一只小麋鹿。奔跑、覓食、產仔......野放麋鹿自由地生活著,此后大豐麋鹿保護區又開展了多次野放試驗,野生麋鹿成群結隊,重現黃海灘涂。



現在在大豐麋鹿保護區里,根據飼養方式和活動范圍不同,將麋鹿分為野生、半野生、人工馴養三個種群,由工作人員定期進行網格化調查。“我們將沿海灘涂劃分為4個網格,每組3-4人,日常進行巡護觀察工作,隨時掌握麋鹿動態。”劉彬說。

麋鹿繁育也要講究科學方法,從引種開始,科研調查就伴隨麋鹿保護始終。

與野生麋鹿相比,人工馴養的麋鹿會表現出“肥胖”體質。長此以往抗病性和免疫力是否會退化,出現類似人體“三高”現象?這成了大豐麋鹿科研團隊重點研究課題。2024年2月,《復合益生菌對人工豢養麋鹿的健康調控作用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研究員通過采集野生麋鹿和豢養麋鹿的新鮮糞便,系統進行腸道微生物組檢測后發現,長期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條件下生活,兩者腸道微生物群落已經出現顯著差異。為此,科研團隊針對性培養益生菌,將表現優異的2株制成產品對麋鹿進行補飼,有效減少了麋鹿肝臟損傷,降低脂質沉積。

下一步,大豐麋鹿保護區計劃和高校院所合作,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大資金投入,通過人工干預讓麋鹿種群維持在健康水平,從而保護麋鹿種質資源。

和諧共生

在溱湖國家濕地公園,麋鹿臥在淺灘中休憩。遠處水面上,鴛鴦、野鴨等水鳥齊聚一堂,里下河的這片地區已成為鳥類和野生動物愜意棲息的“家園”。自1996年從大豐引進4頭麋鹿后,泰州積極進行生態恢復,種植水生植物,組織實施水系連通等生態修復工程,為麋鹿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

“現在保護區已有160多頭麋鹿,圍欄內的麋鹿數量變大,草料短缺。我們正在圍欄空地外種植苜蓿、黑麥草等麋鹿愛吃的牧草,在冬季還會補充精飼料以及具有江蘇特色的水葫蘆、水花生等植物。”溱湖國家濕地公園飼養員介紹。

近年來,隨著大豐麋鹿種群密度不斷加大,大豐麋鹿保護區開展遷地保護,向江蘇省內、遼寧、吉林、上海、山東、湖南、福建、內蒙古等地陸續輸送麋鹿,已輸送超30批次。

4月22日,在天津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新修的隔離柵欄內內,工作人員突然發現一頭小鹿在青綠的蘆葦間散步,很是激動。這是2024年從江蘇“移居”到天津的麋鹿所生下的第一只幼崽,為南北麋鹿種群間的基因交流開了好頭。

在大豐保護區,野外放養也不斷持續中。麋鹿順著海岸線不斷遷徙,東臺、射陽以及南通海安、如東、海門等沿海地區多次觀測到麋鹿蹤跡。2022年6月,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發現了近代以來“長江下游第一頭游過長江的麋鹿”。2023年,南通沿海灘涂上出現了野生“南通籍”麋鹿二代。麋鹿專家丁玉華預測,未來隨著野生麋鹿數量的增加、活動范圍的擴大,可能會形成以大豐麋鹿為中心的沿海野生麋鹿生態廊道。

如何讓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是野生動物引入后必須解決的問題。

5月,正值麋鹿產仔高峰期,在大豐區海堤路附近,一頭新生小麋鹿受傷誤入羊群。大豐麋鹿保護區工作人員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刻前往,進行了初步檢查和處理。

目前,大豐已經建立起聯防聯控機制。接到舉報后,會第一時間通知巡護人員,與地方公安、交通等部門前往現場。同時,大豐本地還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經過專業鑒定后,會對麋鹿損壞的農作物進行適當補償。



從種群復壯、遷地保護,再到野化放歸,江蘇麋鹿保護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瀕危野生動物擺脫了種群滅絕風險。與鹿同行,人與麋鹿的故事將在黃海潮聲中生生不息。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徐春暉/文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