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南京2024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就將啟幕,廣迎八方來客,聚焦全球目光,向世界奉獻一場盛會。它是南京向世界展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推動相關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南京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閃亮名片。
記者了解到,此次大會上,將有一系列創新政策、創新平臺、創新應用場景等內容重磅發布,展現南京創新優勢,讓各類創新要素充分流動,并向企業集聚,暢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經濟強的通道。
而在不斷更新的大會日程表上,與會嘉賓名單星光熠熠——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又有駐外領事、世界著名高校專家學者。導入全球資源,歡迎八方來客,“IN”南京,贏未來。
有人不禁要問:舉辦這樣一場高規格大會,南京憑什么?答案也與IN有關。讓我們盤點一下幾個關鍵詞,來逐一解析。
△南京城。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 攝
從“珠江路”到 “紫金山”,南京勇攀“新高度”
第一個關鍵詞是Innovation(創新)。在這里,有一流的科技創新生態。前不久,科技部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在101個參評城市中,南京位列第四,得分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這份國家級認證的背后,是南京積極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不懈努力。
即使是午休時間,珠江路依然一片繁忙景象,拿著發貨單、商業計劃書的人進進出出。
“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20世紀90年代,南京珠江路集聚電子企業超1500家,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電子電腦產品集散地,也成為引領時代創新潮流的“根據地”。
如今,乘著“硅巷”建設的東風,珠江路逐步“蝶變”,從“電子一條街”到“創業大街”再到“城市硅巷”,又向下一個風口逐浪而去。
30多年過去了,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沒有變。而構成它的是遍布全市的高校、大院大所和企業。
30公里外的紫金山實驗室,6G的無線無蜂窩大規模MIMO技術、內生安全基礎芯片等多項顛覆性技術成果“破繭而出”,架起“網絡高鐵”“網絡高速公路”。
正如紫金山實驗室的背后是坐擁移動通信、毫米波等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東南大學,在南京“從0到1”再“從1到N”,眾多創新主體以創新突破帶動成果轉化,提供源源不斷創新動能。
南京工業大學團隊提出“固態溶劑法”制備混合基質膜,實現了膜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隊研制的超聲電機在嫦娥探月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國成為第一個把超聲電機送上月球的國家……
科教資源豐富,成就了南京在“人才第一資源”上的獨特優勢,也為創新第一動力提供了豐沛的內勁。
科創賦能產業,加快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去年,作為北京中關村以外全國“中科院系”資源最集中的區域之一,麒麟科創園中科系“七所八院”發布“問天I”類腦計算機,突觸數規模位居全球第二。研發出適配華為鯤鵬、寒武紀思元處理器芯片的國產開源服務器操作系統——都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位于江北新區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建有專業研究所等各類研發載體72家,轉化成果7000多項,衍生孵化企業1200多家,服務企業超2萬家,“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等改革舉措入選國家全面創新改革年度任務清單……
還有遍布南京的科創企業森林,攀“高”向“新”、枝繁葉茂——
去年,南京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2萬家,兩類企業總數居全國大中城市第6位。今年上半年,南京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3家、居全省第一,總數達34家,邁入全國大中城市十強。
從“頭號工程”到“頭版頭條”,南京挺起“硬支撐”
第二個關鍵詞是Industry(產業),南京有完備的產業體系。
在江北新區,磨就“一把刀”是南京生物醫藥產業勇闖“無人區”探索“0 到1”創新突破的生動寫照。
在鳳麟核中科超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明亮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對“麒麟刀”醫用直線加速器設備進行調試。
說是刀,其實是高端腫瘤精準放射治療設備,能對腫瘤病灶精準照射,避免對正常細胞“誤殺”,對癌細胞“手起刀落”。而這把“刀”也破開了創新道路上的堅冰,宣告我國高端腫瘤精準放射治療設備領域將不再被國外廠商所壟斷,開啟自主創新的嶄新時代。競逐新質生產力發展賽道,南京試比高!
5月20日,玄武湖畔數百架無人機上演空中秀。“大藍鯨”“我愛南京”等圖案在夜空中盛放。而這場“高科技表白”的背后,每架無人機都需要接收精確到納秒的衛星定位信號,這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支撐,而南京實力“寵粉”。
面對數字經濟發展新浪潮,南京搶灘布局建設,全市已建和在建數據中心可承載機柜數18萬臺、約占全省40%,建成4個可提供公共算力服務的智算中心,算力規模超2000P、位居全省第一,南京智算中心入選全國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今年6月,中國移動(南京)智算中心建成后,將再提供1500P的智能算力。此外,紫金山實驗室還承擔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相關研發任務,調度中心建成后,AI大模型的訓練時間將大幅縮減。
近年來,南京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賽道上一直處于領跑地位。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上,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發布“中國機器人城市綜合實力排名TOP10”榜單,南京僅次于上海、深圳、蘇州,位列全國第四。但是南京有一張工業機器人的王牌:埃斯頓。它是南京高科技企業加快創新、發力機器人市場的一個最好縮影。
2021年,埃斯頓成為國內首家年銷售機器人突破萬臺的企業。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81億元,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48%和36.28%;排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出貨量第6位(前五位為國際品牌),其中六關節機器人出貨量位列第5,僅次于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
產業強市是南京的“頭號工程”,項目建設是全市的“頭版頭條”,南京始終將他們保持“置頂”。
“新年第一會”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旨在激發培育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力量;“新春第一會”聚焦新型工業化暨產業強市,提出“讓新質生產力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出臺算力產業行動方案、數據要素“1+2”文件……目的在于培育新型生產要素。不久前召開的低空經濟發展大會,又發布一系列政策、成果和應用場景,現場簽約37個產業項目,志在推動南京低空經濟展翅高飛。
在這里,南京擔當產業發展的“氛圍組”“助力團”。
從“鄭和遠航”到“中歐班列”,南京迎接“全球客”
第三個關鍵詞,International(國際化),南京有國際化的發展格局。
從高空俯瞰,長江南京段岸綠水美、巨輪暢達。這是萬里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自古天下文樞,如今仍是天下樞紐。
清晨,當南京長江大橋開啟一天的迎來送往,看上游舳艫千里,下游百舸爭流;伴隨清脆的鳴笛,一列滿載南京LG等本地制造企業出口商品的中歐班列,從南京堯化門站貨場首發開行,駛向白俄羅斯科利亞季奇車站;同一時間的南京港龍潭集裝箱碼頭,裝滿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的集裝箱整齊碼放在專用堆場,等待出口……
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滬大動脈交匯點的南京,口岸通道、區域一體化干道等優勢疊加,人流物流暢通、雙循環主動脈奔涌。
600多年前,南京作為鄭和“七下西洋”始發地,貫通經濟文化密切交往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的南京,憑借國內為數不多的“公鐵水”樞紐優勢,正在成為長三角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新節點。目前,南京中歐班列已覆蓋俄羅斯、德國、荷蘭等12個國家、通達70多個城市。抓住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新機遇,南京迎接變化,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大網。
內外銜接,四方交融——
6月13日,南京平臺企業焦點科技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中國制造網正式啟動“2024特展”活動,計劃于今年10月起,分別帶領中國制造企業前往新加坡、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地,以全新的“特展”形式為中國外貿企業提供專業展會展示、市場考察、行業交流、買家洽談等一系列商務服務,助力企業深入本土市場,挖掘商機。
與此同時,從世界文學之都南京出發,文化也在揚帆出海。
自2015年起,南京本土企業、3D數字內容制作企業原力就連續十年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其參制作品曾榮獲SIGGRAPH電子影院最佳動畫短片、Digital Foundry年度最佳畫質獎、PlayStation 最佳游戲畫面、日本游戲大賞TGS未來獎等諸多國際大獎,三次提名動畫界奧斯卡安妮獎。
從第一家企業到第“N+1”家企業,南京處處“種草官”
這里是全球投資(Investment)的向陽之地!
今年是“招商攻堅突破年”,在一季度搶跑“春天里”后,二季度南京再次踏上新征程,南京大地掀起奮戰當“夏”的熱潮。
4月28日,南京市鼓樓區與中國電科、中國安能、華電集團等20余家央企嘉賓座談交流 ,5個項目簽約,進一步叫響“江蘇央企招引服務第一區”品牌。當天,6名院士領銜的14家海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與60家機構共同成立南京江北新材料產業創新聯盟,12個化工項目簽約。
5月15日召開的南京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現場簽約產業基金和投資項目37個,總投資超306億元。其中,航空航天產業基金2個,總投資超200億元;低空經濟相關產業項目35個,總投資106億元。
6月12日,金佰利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徐定國(Mike Hsu)來到江寧開發區,見證由金佰利(南京)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金佰利南京工廠三期擴能項目”在該板塊正式啟動,這是金佰利在中國持續拓展業務的重要行動。
6月份,南京市人民政府還與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共同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6月17日,中國電信低空經濟合作發展大會在南京舉行,大會期間,中國電信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低空領航者”行動計劃正式發布……這些都是南京奮戰“招商攻堅突破年”的縮影。在招商引資這個賽道上,南京正全力加速跑。
不僅在項目招引上強化新攻勢,也在“投資南京”品牌推廣上造出新聲勢,打出“專精特新”組合拳,以專業性、精品化宣傳,聚焦南京城市特色,創新突破,持續擦亮“投資南京”金字招牌,告訴世界“why Nanjing, why here”。此外,從2022年12月“南京無想·ESG可持續投資沙龍”品牌發布,到國內首個單個城市ESG研究報告《南京ESG可持續投資研究報告》發布,南京打造ESG投資先鋒城市步履堅定、節奏緊湊。
今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環球城市招商引資推介大會發布并解讀《2024中國城市投資吸引力指數報告》,南京獲得“2024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榮譽稱號。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24》報告,對中國城市進行全方位跟蹤觀察,南京綜合排名連續5年全國第六。
“南京機遇(Infinite)”何以如此誘人?數據最有說服力。據統計,截至5月,全市招引項目400多個,其中高能級項目10個。省市500多個重大項目一季度開工率達近年來最好水平。
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博愛之都、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世界文學之都……這里既國際,又鄉土;既現代,又傳統;既溫柔,又剛勁;既閑適,又奮斗。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如此有趣(Interesting),激發靈感(Inspiring)。
南京追求創新(Innovative),力挺產業(Industry),迎接投資(Investment),擁抱國際化(International),同時,擁有亦古亦今的“反差萌”,趣味十足(Interesting)。這些關鍵詞的首字母都有“in”。正是這樣一個“最in”的南京讓人愿意“in南京”,近悅遠來,共贏未來。
今年4月28日,第四屆環球城市招商引資推介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發布并解讀《2024中國城市投資吸引力指數報告》。根據報告評估結果,南京獲得“2024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稱號。
從6月18日舉辦南京留交會,到6月21日舉行的2024南京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再到6月22日舉辦2024中國(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大會等活動,南京不斷掀起經濟活動的熱潮。
這樣一場大會,必將讓更多人與南京相遇、相知,一起迎風而上,共繪產業發展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