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十年來,大運河的水質發生了怎樣積極的變化?還存在哪些可改進之處?近日,我市為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進行全面“體檢”,監測范圍首次覆蓋運河沿岸,并為精準治氣提供有力支撐。
從監測情況來看,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達到三類水標準,水質總體良好。
■測水
“天空地一體化”監測
在揚州,大運河不僅是南北交通的黃金水道,更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輸水廊道。近日,江蘇省揚州環境監測中心對京杭運河揚州段進行全面“體檢”,對從京杭大運河長江口至寶應縣涇河鎮河段的總磷、氨氮、總氮、高錳酸鹽指數、溫度、溶解氧等水質指標進行高密度走航監測,全面守護大運河揚州段的生態環境,確保南水北調輸水廊道的生態安全。
△環境監測船。受訪者供圖
江蘇省揚州環境監測中心生態監測科副科長戴源介紹,本次“體檢”采用“天空地一體化”的先進監測手段,天上通過衛星對運河沿岸環境風險源進行遙感篩查;空中通過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對相關現場進行進一步核查;水面利用“江淮環監一號”監測船,搭載三維熒光有機物分析儀和便攜式流動分析儀等設備,進行高密度走航監測。最終,將實時水質監測數據與衛星遙感數據、無人機詳查數據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全面、準確地掌握京杭大運河揚州段的水質環境狀況。
■測氣
準確掌握沿岸空氣質量
此外,監測團隊還利用隨船搭載的多參數氣體探測儀和BCT在線質譜儀,對運河沿岸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PM2.5、VOCs等進行實時監測,對運河沿途的大氣污染物分布狀況進行原位走航監測。
原位監測指對原位測試對象采用安裝傳感器、采集器、通訊器的方式進行自動化、電子化、數字化、聯網化的連續、動態、實時更新數據的原位測試。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拓寬了監測范圍,更為準確掌握大運河沿岸空氣質量和精準治氣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次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體檢”涉及河道約125公里,通過衛星遙感篩查疑似環境問題60處,設置水質走航監測斷面252個,獲取水質監測數據1512個,無人機現場核查點位60個,全面掌握了大運河揚州段水質變化趨勢及周邊環境風險源分布。
從監測情況來看,京杭大運河揚州段達到三類水標準,水質總體良好。
“這一行動不僅為大運河揚州段的生態環境提供了詳盡、準確的監測數據,更為打造一條‘天朗氣清,魚翔淺底’的黃金水道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戴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