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十年申遺 千年水脈煥發新生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為體現大運河保護成績、展示運河非遺文化活動價值,“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6月22日在揚州啟動。活動在6天時間中走訪揚州、淮安、宿遷、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8個城市,在沿著大運河尋脈古今的過程中,更好地講好運河故事、賡續大運河文脈、傳承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

文化之河,傳承文脈魅力顯。大運河縱貫南北、綿延千里,在歷史長河中穿越千年、奔涌向前。2500多年的運河漕運積淀了豐厚的文脈資源,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光輝璀璨。據統計,大運河沿線水工遺產、運河故道、古城古鎮等有1200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00余項,堪稱“活著的文化遺產走廊”。作為大運河河道最長、流經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點段最多的省份,申遺成功十年來,江蘇扛起“原點”擔當,以水脈傳文脈,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譜寫新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一批博物館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打卡;歌劇《運之河》等一批文藝創作多角度展現運河之美;淮安板閘等遺址的發掘豐富了運河沿岸文化遺產的內涵……這條文化長河的保護和傳承進一步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影響力,潛移默化中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認同。

生態之河,兩岸美景入畫來。運河之美,美在自然風光,曾經由于經濟發展、環境意識淡薄,大運河歷史上也曾面臨著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占嚴重、過度開發等問題。申遺之前,大運河的保存狀態并不算好,特別是北方不少河段已經斷流、斷航,有些殘存的河道成了污水河、垃圾河。為重現運河昔日光彩,大運河沿線各城市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理念,立足生態保護各方面和全過程,對運河沿線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打造大運河綠色風光帶。如今,漫步運河兩岸,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生動畫卷,古運河的生機和活力重新煥發。運河的生態保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運河沿岸城市要同心協力、同頻共振,堅持用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將更多生態優勢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成果,使大運河的生命力生生不息,進一步彰顯文化與生態的美美與共。

發展之河,造福于民譜新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江蘇著眼于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法律體系、培育文化品牌等多個維度,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的傳承和利用。比如,揚州全域推進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打造特色文旅集聚區;淮安勾勒“產業、文旅、生態”三張畫卷,實施大運河“百里畫廊”戰略引領工程;常州致力發掘運河工業遺產“文化富礦”,為當地文旅中軸建設貢獻新的亮點……這些大運河遺產活化利用的生動實踐,形成了具有示范效應的“江蘇樣板”和“江蘇經驗”。今日之江淮大地,百業興旺,活力無限,造福四方,各地圍繞打造文化長廊、生態長廊、旅游長廊,充分發揮大運河對沿線輻射帶動作用,越來越多大運河的生態優勢、發展福利正轉化為兩岸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惠民成果,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10年,彈指一揮間,在沿河沿岸兒女的共同努力下,這條千年河流在新時代流煥發新的生機。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在擦亮大運河這張宣傳中國形象、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的同時,講好與河共生、共融、共興的運河故事,為傳承中華文明交出高質量的時代答卷。(朱姝)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