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
- 編輯:李蔚蔚
- 時間:2024-06-30 14:21:50
這個夏天,美麗的南京一中敞開大門,提供南京最多的高中招生名額,期待與優秀的少年“一見中情”。一中提供的拔尖創新人才模式和資源,也定不負少年們的選擇,相信在一中,你會收獲一生最美好的回憶,成為更好的自己!
清北雙豐收,拔尖人才群體優秀
2020年,南京一中北校區開校,南京一中正式進入“一校兩址”一體化辦學新時代,也是全南京市最早開展一體化辦學的高中。南京一中北校區于2023年誕生首屆高三畢業生,于2024年誕生第二屆畢業生,畢業生成績十分亮眼,贏得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已進入第四年一體化辦學的南京一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一校兩址辦學進入成熟期。
南京一中在2023年教育發展評估中實現“大滿貫”,榮獲包括最具分量的“突出貢獻獎”在內的8項大獎。“低進高出,高進優出”,每年一大批崇文學子通過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學科競賽、高考進入清北、復旦、浙大、南大、中科大等C9、985、211、雙一流名校,錄取人數占比超三分之二。
2024屆,多人報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還有多人入圍清華大學強基校測;47人通過南大、東大綜評,位列全省前4;28人通過南師大綜評,人數位列全省第3;7人通過考核,成為中科大少年班資格生;現在校學生18人次入圍清華北大“最優約”……拔尖人才群體優秀,成為學弟學妹們的榜樣。
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操作課程
他們在一中,優秀學長學姐分享
他們也曾是中考生,帶著夢想、更帶著一份憧憬走進一中。現在,那三年的高中生活成了他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一起來看看一中帶給他們的烙印……
汪明達
2023年考入復旦大學
南京一中帶給我最盡心盡力的老師、最齊心協力的同學。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一中和我不斷奮進,風雨兼程,不負韶華。感謝這方天地讓我收獲無悔的結局。
范軼博
2023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大學
在一中遇見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老師探討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是一件令人歡愉之事。最美莫過于青春而知自己何可為、何愿為,不懈地奔跑,去見歡喜的一切。無疑高中就是這樣重要的人生階段,我感激一中。
李西貝
2023年考入南京大學
一中作為一所擁有豐厚人文底蘊與舒展氛圍的百年名校,為我們提供了包容、寬廣的發展空間,讓我能夠自由發展,勇敢嘗試,我也在母校度過了最為溫暖,也最為關鍵的三年,相信母校會越來越好。
翟可染
2023年考入南京大學
我的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都在一中度過,因此對母校有很深的感情。幸運的是在一中遇到了很好的同學和很好的老師。運動會、慈善行走、迎新大集,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我的高中生活豐富多彩。現在的我已經記不清為高考奮斗的那幾年與老師有過多少次談話,接受了多少的批評抑或是鼓勵,最終一切的一切都化作厚積薄發的力量,和青春時光里的回憶。
毛瀚欽
2023年考入東南大學
在高中這三年間,一中提供了一個改變自我的平臺:高一時的學生會任職、志愿者服務、慈善行走,給了我工作鍛煉的機會;高二時的運動會、迎新大集,將我拉進高中除了學業之外的生活;高三時的一天天復習、一次次模考、一句句教誨,使我感受到了我的潛力……一中的每一場活動、老師的每一句指導,推動著我向著全新方向前進。
董星鑠
2024年報考清華大學
南京一中是我青春路上成長的見證,這里容納了我所有的情緒:勝利時的激動、進步時的喜悅、失敗時的遺憾、迷茫時的無措……正是這些繽紛的碎片鑄就了我高中的成長。在一中的三年里,我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績單上的數字起伏,更多的是與同學老師朝夕相處之中的溫情與歡樂,我在一點一滴中成長著,學習著。一中也給了我更高的平臺和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總之就是,從來沒有后悔過來一中,真的很感謝學校對我的支持,我很愛一中!
宋語寒2024年報考北京大學
高中三年,一中用豐富多元的各類學習活動開拓我們的視野,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一中用嚴格的教學和針對不同學生的細致規劃鼓勵我們奮發,引領我們前行的方向。與一中相遇,盡情地舒展我們青春的千姿百態!
全市招生最多,更多機會進一中
南京市第一中學招生計劃為全市最多的學校,比去年增加100人,2024年普高招生計劃1250人,南校區470人,北校區730人,國際部50人,總計比去年增加100人,相比5年前增加590人,擴招82%。
2022年南校區統招錄取線631分(位次3592),北校區統招錄取線622分(位次6243);2023年南校區統招錄取分數線631分(位次3654),北校區錄取分數線622分(位次6216)。南京一中南校區高一年級有丘成桐少年班、少A班、少年班、崇文班、強化班,北校區高一年級有數理班、少年班、崇文班、強化班。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設體系完整、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包括學科競賽類、科創實踐類、大學先修類、人文尚美類等,提升學科素養,助力強基綜評,僅2024年上半年省級及以上獲獎人數達1501人次。
2024年4月,清華大學物理系授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授牌“人工智能超算人才聯合培養基地”,2024年起,南京一中與清華人工智能學院共建“數理超算班”,加強數學物理基礎學科教學,并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部分大學先修以及競賽類選修課程。
在南京一中天文科技館內進行太陽、月球等天體的觀測探究
科學教育浸潤,拔尖創新人才從這里起步
南京一中以科學教育為特色,特別重視拔尖創新基礎人才的早期培養。“院士1課堂”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截至目前近50位院士走進南京一中,為崇文少年授課31節;江蘇少年工程院項目深入推進,“崇文少年科學行”活動累計招募營員近1000名,走進清華、南大、東大、中國天眼、紫金山天文臺等高校、科研機構,培養志趣、啟迪創新;“數理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課程建設更加完善,與清華、南大、東大、南航等著名高校開展緊密合作,構建專門的課程體系;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在南京一中設立“院士科學教育基地”……
南京一中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有17位江蘇省正高級教師、8位江蘇省特級教師、4位江蘇省教學名師、47位南京市學科帶頭人、68位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市級以上骨干教師占教師總數65%。2023年,教師在國家級、省市級各類教學專業評比中、優秀教育論文及案例中獲獎200人次,彰顯一中教學硬實力。學校還擁有16個名師工作室,包括教育部名校長工作室1個、省級名師工作室2個、市級名師工作室4個、校級名師工作室9個。
在智造社內動手操作
南京一中還擁有5個省市級課程基地:江蘇省高中物理浸潤式學習課程基地、江蘇省環境生物技術課程基地、江蘇省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基地、江蘇省高中語文教研基地、南京市“思政+勞動”融合育人課程基地。依托豐富的平臺,開設一系列科學校本課程,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實驗探究教學,鍛煉提升同學們的科學思維及科學探究能力。近年來,南京一中還在物理、生物、地理三個江蘇省課程基地和江蘇省高中物理實驗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新建了智造社、創做坊、科學廣場、非正式學習空間等科學教育場域場所,在課程基地基礎上整合資源建立統一管理的無邊界學習中心,打通學科壁壘,課程基地壁壘、校區壁壘,實現科技資源的統籌協調使用。實現集約融合,為師生打造更利于日常使用和高效研習的無邊界學習中心。
近幾年,“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江蘇省物理創新實驗研發中心”“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校”“南京市中小學科技創新星光基地示范學校”等紛紛落戶學校,厚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沃土。
學校在拔尖創新人才發現識別和早期培養上成果初顯。2023年,學生獲獎人數高達1471人,在江蘇省獲得五大學科競賽省一等獎人數統計中,學校位列江蘇省第15名、全市第3名。2024年以來競賽成績更是加速攀升、不斷突破,截至6月就有1501人次在各學科競賽中斬獲獎項,展現不俗實力。例如在2024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APIO)競賽中斬獲2金2銀;在全國地球科學奧賽決賽中斬獲全國金獎……2024年,還有7名同學成為2024年中科大“少年班及創新試點班”資格生,18人次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信息學冬令營、夏令營中獲得一等獎,拿到清北最優惠錄取資格。
6月30日15:00
南京一中舉行2024中招咨詢會
南校區:秦淮區中山南路301號
北校區:江北新區浦云路64號
南京一中2024招生登記系統
普高招生QQ4群
微信公眾號
通訊員 蘭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