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也是穩預期、強信心、優質量、快發展的“主抓手”。今年以來,泰州市海陵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不斷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頂格推進招商引資,力促企業轉型升級,以高質量項目激起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搶進度,全力以赴跑出建設加速度
走進石油鉆采作業機項目現場,只見吊臂揮舞、機器轟鳴、車輛穿梭,節節攀升的建設速度催人奮進,140多名施工人員正鉚足干勁進行混凝土澆筑、防火墻抹灰、腳手架搭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石油鉆采作業機項目從備案到領齊五證僅用時7天,這樣的效率,讓我十分看好這片土地,我們在最初投資10億元的基礎上,追加投資10億元建設東誠垂直軸微風風力發電機組項目。”企業負責人毛錦林說。
近期,在新能源產業園區,中城大有新型獨立儲能電站項目實現竣工并網。據悉,整站可儲存40萬度電,每年稅收預計達1千萬以上。
“按照建設規模,原本工期需要6個月左右。我們組建項目攻堅突擊隊,從方案策劃到施工設計,給予全程支持,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為項目建設縮短了1個月時間。”海能集團項目服務部副部長陳明說。
火熱的項目工地、忙碌的生產車間、蓬勃的產業園區……全區一個個重點項目如火如荼地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條”不斷被刷新,處處涌動著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海陵區始終堅持“五化”工作法,持續抓好要素支撐,全力破解項目建設難點、堵點問題,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占高地,向新而生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走進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種全自動生產設備忙碌不停。生產線上,滌綸長絲等生產原料,在經過加捻、織造、共擠等工序后生產成大口徑一次成型扁平軟管,被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愛索新材料聚焦國外農牧業市場糞污輸送管領域,通過搭建中外學術交流平臺,并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多方聯合組建研發團隊,就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開展集中攻關,產生“1+1>2”的協同效應。就在前不久,企業整合泵、軟管收卷、噴灑、攪拌等設備,形成的整套液體糞污資源化還田軟管系統成功投入市場使用。
江蘇愛索新材料攻克“卡脖子”難題,是海陵區以“智造”促轉型提動能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陵區作為“科創江蘇”首家試點區,充分利用省級科創資源。從2020年至2023年,海陵區已連續四年開展“科企聯姻”,累計簽約產學研合作協議近百份,集中簽約“揭榜掛帥”人才科技項目38個,促進多項科技成果落地。通過專家會診團,累計邀請10多名院士、200多名行業頂尖專家前來考察,并根據主導產業組建產業服務隊,常態開展多種形式科技合作,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推動了企業“智改數轉”提速。
引活水,頂格推進跑出去搶項目
招商引資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實現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
近期,海陵(廈門)高質量發展懇談會舉行,在“海上花園”廈門推介海陵、宣傳海陵,總投資約213億元的21個項目簽約落戶,涉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先進制造業及基金等領域。
錨定全年項目攻堅總目標,海陵區精準招商、主動出擊。1至5月,全區新簽約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20個,協議投資額308億元,不斷推動“招大引強”向“招新引優”“招鏈引群”轉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