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砥中流 立潮頭】江蘇:文化強省建設實現新躍升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把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謀劃推進,高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加快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


江蘇臺記者高涵: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停靠著一艘“大船”,它就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也是首座“國字號”的運河主題博物館。開館三年以來,博物館已經吸引了超840萬人次“打卡”參觀,眼下正值暑假,每天都預約“爆滿”。


游客張妍說,感受到大運河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也有新的虛擬技術應用,可以沉浸式體驗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


博物館的超高人氣,離不開領風氣之先的頂層設計。國家文化公園為我國首創,無先例可循。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作為長江、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厚植改革基因,進行大膽探索:在全國率先制定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1+1+6+11”規劃體系;出臺全國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地方性法規、首家以省政府名義出臺《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暫行辦法》、率先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方案,搭建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四梁八柱”。與此同時,江蘇在遺產保護、文旅融合等領域持續發力,推出全國首支大運河文旅發展基金,建設首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平臺,持續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大運河文旅博覽會、長江文化節等品牌活動……一系列創新之舉,擦亮長江、大運河的文化標識。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副院長陳愛蓓說,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的建設,呈現高品質、高標準、高效率的特色,以創新舉措挖掘文化內涵,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辦法舉措,探索出了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的新經驗。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推動了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也為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找到破題之徑。在淮安漣水縣,一提到淮劇團,老百姓都要豎起大拇指,這個只有30余人的小縣團,每年演出達到200多場,然而10多年前,劇團卻是另一番景象。


淮安市漣水縣淮劇團團長翟永軍告訴記者,之前既沒有戲演,也沒有人看,已經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所以大家就在全省率先探索“劇目揭榜掛帥制”,邀請一些著名的編劇、導演、演員參與進來,以輕喜劇為突破口,創作老百姓喜愛看的農村題材現代戲。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淮劇團2010年創排出了新戲《雞村蛋事》,一舉包攬省“五個一工程”獎等30余個獎項,此后10余年間接連推出“村官三部曲”“黨員三部曲”,創造了戲劇屆的“漣水現象”。


淮安市民陳志建說,這種鄉音鄉情特別有代入感,講的又是老百姓身邊的事情,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戲曲,了解傳統文化。

以漣水縣淮劇團的改革轉型為契機,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文藝院團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江蘇還大膽探索建立重大題材創作聯席會議制度,出臺獎勵和資助辦法,創辦“紫金”文化、“揚子江”文學等品牌活動,對文藝精品創作進行重點扶持。政策“托舉”下,“文藝蘇軍”創作生產更趨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第十六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實現評選門類全覆蓋、獲獎數量創新高。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院長、第三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施夏明說,有這樣的平臺去扶持,大家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去創新、可以去傳承,可以把最好的東西奉獻給觀眾。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將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內涵由“三強兩高”拓展為“三強三高”、發展要求由“邁上新臺階”提升到“高質量走在前列”,推動全省文化建設不斷躍升。

理論武裝持續加強。建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等重點平臺,在全國率先出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綜合性地方性法規,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數連續6年位居前列。


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壯大。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意見,推動縣級“媒體+政務”一體化建設,64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面建成;大型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取得“現象級”傳播效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出臺《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擦亮“誠信江蘇”“志愿江蘇”“書香江蘇”等特色品牌;文明城市創建“張家港經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馬莊經驗”影響廣泛。

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江蘇在全國率先建成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全省國家一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的總數均居全國前列;組建電影集團,繁榮電影精品創作生產;2023年江蘇文旅消費總額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省社科院副院長王月清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錨定文化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推動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不斷健全文化創作生產的激勵機制,不斷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發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可以說文化體制改革在方方面面,在各行各業都在縱深推進,一系列改在實處的好舉措、好政策,讓江蘇文化強省建設實現新躍升,文化創新創造成為新優勢,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高涵 畢然 亓晨 楊國 淮安臺 編輯/胡超)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